本书主要说明要给我们内心的冲突给我们带来一种困扰,甚至奔溃,内心的冲突主要有价值观的不同相互冲击导致。在冲击中会诞生许许多多的问题,例如焦虑,恐惧等等。神经症患者是说有那么一类人,深陷冲突,无法自拔,已经达到较为严重的地步。影响到他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面。他们的内在有一种力量强迫他们做这些事,如果不这么做,就会陷入恐慌。多数情况他们认识不到自己的价值观是什么,他们需要什么,所以治疗的关键是认清楚自己的价值观,自己正陷入什么样的冲突。选择放弃一种价值观,从而来让自己平衡。
人在与外部的沟通中会出现三种常见的应对方式,会有一种主导,分别是亲近人,对抗人,回避人。一旦发生冲突,亲近人的反应是你说的都对,对抗人的反应是我必须立刻证明我是对的。回避人的反应是拒绝沟通。 正常人三种都可以有,而神经症患者是不得不做某一项,这中间带有强迫性,强迫这么做的原因可能是出于恐惧,焦虑等。详细说一下这三种性格
亲近人
倾向于认为人们都是友好的,缺乏自信,缺乏安全感,总是避免争吵,"无私",自我牺牲,理想化形象是 一个脆弱和无助的我,所以你们都得对我好。这里有一种 以我对别人好的方式来换取别人对我的好的破坏性
第一个特征 它渴望他人的赞美和他人的情感,那么如果对方没有如他所愿,他就会陷入严重的内心冲突。从内心的角度来看 是他对外界的渴望。而现实的角度上来说,事实上对方不一定会满足他。当对方不满足他的时候他的内心就会引起焦虑或者抑郁
第二种特征是 退于弱势地位,在冲突发生的时候进行主动的退让。 这导致压抑了一个人本身的愤怒和攻击性,当一件外在的事物让他产生愤怒的时候,他的内心 是想要表达他的愤怒,去战斗。而现实表现则是退让,严重压抑了自己内心的攻击性。这会让他出现内心严重的撕裂。
第三种特征是 形成外部评价体系。因为他过于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非常依靠他人建立自己的存在,非常在意他人的眼光。
这三种特征也是一种需要,同时需要同时带有强迫性,强迫他们如此,背后则是更深的恐惧。
对抗人:攻击性性格
丛林法则价值观,认为人们都是有敌意的,他永远不会忽略他人的各种不利因素,同时显得非常有战略眼光。他希望别人认为他是一个好人。自己的利益至上,同时认为社会就是弱肉强食
第一个特征,为了自己的利益,伤害他人为自己做事。自己的感受和个人利益是第一位的,为了声望和权力不断地奋斗,为此会强烈的伤害他人,想办法让他人为我所用,同时他也有需求他希望别人能认可他。然而这多数时候只是基于权力和声望上的认可。人们并不是从内心心里认可他。这也会导致这样的人获得了大量的成功,却仍然没有安全感。
第二个特征 情感上的强烈压抑,在成功的道路上,情感会阻碍一个人,他会扼杀所有的情感,尤其是亲密,同情等等他可以表达愤怒或者为自己辩护,然而他所压抑掉的是那些交友、恋爱、共情理解、专注享乐的能力。而这些在他看来是浪费时间。
回避人:躲避与人之间的关系
特点是独处。这里的特点是普遍的疏远人们,用于回避人际关系。回避竞争,声望,成功。
第一个特征,不参与,内心对情感的麻木,对外人和自己的情感进行隔离。如果有人想要打破这个界限,他们就会陷入严重的内心撕裂。当一个孤立的人被抛到群体之中的时候会感到强烈的恐惧。
第二个特征,保护隐私,不被打扰,不希望他人对他私生活的干涉,为了独立而存在。除非一个人真的特别强大,或者感觉自己出类拔萃,否则一个人难以忍受孤立。这是一种人天生的对亲密关系的需要,与现实中的行为孤立行为的冲突。以及建立长期关系的恐惧。
理想化形象,
在这三种性格的背后都有相应的理想化形象,可以说上面三种是可以利用制造冲突来观察到的。而理想化形象则需要细细的观察。每个人的内心都容易出现一种理想化形象,用于平衡现实世界。理想化形象可以说,每个人都会有一种希望自己是什么样子的,是一个什么形象,然而这个形象和现实中的形象有一定的差距。理想化形象和现实中的形象会发生冲突。例如一个人希望自己很强势,可以攻击他人,而现实中却十分胆小。这两种是矛盾的。而理想化之所以存在,他可以维护一个人作为一个人的自恋需要,也就是我很强 或者我比你强。理想化形象可以满足其基本需要。基于人维护自恋的需要,那么理想化形象可能是无意识的,在不知不觉中就出现了。理想化形象与现实就像一种对抗,如果一个人的理想化形象压倒了现实形象,他坚定不移地相信自己是理想化中地那么个人,可以说这个人自大,因为他不具备他这个形象中所拥有地品质,同样自以为是也有这样地味道在里面。
理想化形象主要的功能特点。取代现实中的自己,同时理想化形象也会驱动着一个人做自己理想化形象中的事情。
第二种功能特点是不会感到脆弱,用阿德勒的话说,在大脑中以一种自己很牛逼的方式压倒了好像压倒了对方,让这个世界变得不那么可怕,这样可以保护自己。
第三个功能特点 理想化形象与理想化形象之间的冲突或者理想化形象与现实之间的冲突。
第四个功能特点 出现理想化形象后会自然而然地出现 自己可以接受一些什么样地事物,自己又排斥一些什么样地事物,反过来如果观察一个人接受什么排斥什么,就可以观察他的理想化形象。
第五个功能特征 理想化形象可以完美平衡3种人物与性格。
外化作用
在理想化的基础上,一个人会出现他会出现外化作用,内心的活动感知发生在自身之外,并认为是这些外在的因素导致了自身的困难。以外部的冲突取代了内心的冲突,并且大大的加剧了内在冲突。外部的冲突也是我们生活中冲突中最常见的。如果一个人越是将自己等同于理想化形象的时候,那么当外化作用发生的时候通常面对的都是对自己的理想化形象造成破坏。从而造成自我藐视,愤怒以及被胁迫的感觉。
第一种是自我藐视 有两种形式 1是藐视别人 2是感觉别人藐视自己,利用理想化形象藐视自己,以及怀疑他人会藐视自己,当他感到外界对自己的轻视的时候。他就会面临崩溃
第二种是愤怒。理想化形象会给患者带来一种全能感,并对自己达不到而产生愤怒。愤怒出现外化的形式是1发泄敌意 2担心他的缺点会激怒别人,他确幸,他的某些行为会招来敌意。3造成自身的身体不适。
第三种是内在胁迫感 说的是理想化形象对人格的支配强度。一方面会体现在通过对别人的施压,另一方面会体现在对别人渴望的支配。
和谐的辅助方法,这里说的是人们常见的应对方法
1 隔离。将自己的事物与事物之间隔离开来,在某方面如此,在另一方面却持反对观点,例如一方面认为自己是基督徒,一方面又在疯狂的指责他人。但自己却对此视而不见。非常和谐
2 合理化 借助推理的力量进行自欺欺人。常用来让自己的行为符合主流价值观。
3 过度自控 利用自我控制来抑制自己所有的自发性行为。
4 绝对正确 这个可以让自己摆脱飘忽不定,同时消除外部影响。
5 飘忽不定 这个是绝对正确的对立面,在混乱中生存,因为混乱所以可以有效的抗拒内心
6 玩世不恭 对价值观的否认和嘲笑,简单的说就是这是不重要的,认为表面上可以这么说,但实际上可以不这么做,只要不被抓到就行。
在生活中可以尝试着应用和尝试的地方
可以刻意给他人制造冲突,或者观察一个人在冲突中采用哪种人格,来判断对方大致属于哪一类。
亲近人——顺从,可能缺乏安全感,可能存在我做的都是为了你好,所以你也要对我好的胁迫可能。渴望他人的情感,支持,退让他人,外部评价体系。
对抗人——丛林法则,歧视并压抑情感,自身利益第一位
回避人——不参与和保护隐私
在接纳与排斥之间看出理想化形象,如果一个人没有玩世不恭和飘忽不定的特性,那么从一个人接受什么,排斥什么,赞赏什么抱怨什么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理想化形象。
在冲突中看出理想化形象。如果一个人对什么事情感到矛盾。纠结,冲突。可以观察一个人的理想化形象与现实形象之间的冲突。
在藐视中看出理想化形象,如果一个人藐视他人或者藐视自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理想化形象
在因为他人和愤怒或者怀疑他人而愤怒的人,说明他有严重的理想化倾向。
在对他人的胁迫或者支配欲望中看出一个人的理想化形象。
本书的最大价值在于看到自己内心的理想化形象和冲突后反省自己来改善生活,改善自己的心理状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