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发展往往最直观地体现在人民群众寒暄用语的变化中。以前,中国人见面喜欢问,吃了么,但现在,开启话题总会问一句,最近忙么。在物资匮乏的年代里,对吃喝的谈论不仅可以慰藉空虚的肠胃,还可以表达相互的关心,而当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不一起吐槽一下忙到昏天黑地的工作状态,又怎能巩固你我之间的革命友情呢?所以,当被问到“最近忙么”的时候,如果不想把天聊死,唯一政治正确的回答就是一个大写的“忙”字。
那么问题就来了,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还有不忙的人么?应该是不存在的,当我们把“忙”作为一种寒暄和一种谈资,说着说着就真的不敢不忙了。“能者多劳”的普遍现象让忙变成了对能力的肯定和认可,“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观念让忙成为了自我保护的底线,忙不会让别人怀疑你的效率,不忙反倒会让人觉得你被边缘化,这么一来,哪里还有人会说自己不忙,哪里还有人敢说自己不忙。
这种全民皆忙的景象委实是当今社会一大奇观,就像量子力学颠覆了经典物理学一样,忙也正在颠覆我们的三观和生活方式。有些人的忙,打破了生活的节奏,把原本连续的时间切分成了一份一份碎片化的单元;有些人的忙,因不同的观察者而呈现出不同的状态,永远测不准;有些人的忙,就像薛定谔的猫,永远不知道是工作还是生活,是白天还是黑夜,是上班还是下班。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对于忙,很多人的本能是拒绝的,毕竟有谁不羡慕“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又有谁不向往“诗和远方”,但忙却并不是原罪,为了什么而忙和为什么会这么忙才是问题的核心所在。“最近忙么”可以是寒暄的开头,但却千万别轻易问出“在忙什么呢”,因为对方真不一定能回答得出,即使回答得理直气壮,也未必经得起推敲和拷问。
与忙的意义一样值得深究的还有造成忙的原因,其实绝大多数的人都心知肚明,或者敢怒而不敢言,无论有什么不可抗拒的理由,无论承认与否,当效率高低已经无法控制忙闲程度,一定是决策或者方法出现了问题,这个时候,如果不做彻底改变,只会越忙越乱,越忙越糟。我们常赞叹德国人的细致严谨、日本人的追求极致,但这却并不是用忙换来的,恰恰相反,高质量往往来源于高效率,而高效率是科学管理的产物,现在这个时代,还想纯粹靠超时劳动带来效益,恐怕是天方夜谭、痴人说梦,或者是剥削阶级用来忽悠劳动人民的邪恶谎言。
忙即心亡,没有了心的行尸走肉自然是最容易控制的,也能成为社会机器上的最好零件,但,如果勉强还剩下那么一点心力,如果还有那么一丝不甘和不爽,偏要问个明白,这么忙究竟是为了什么、到底值得么?或许答案真的会颠覆三观、重启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