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最后一天了,好像一期课程,上到了最后一节,讲不出再见。
论讲课,我喜欢寒暑假的集中授课,多过春秋的一周一见。集中时段,我可以在一两周的时间内,输出一套相对完整的体系,无论是知识上,技巧上,还是能力点上。由于前期的充分准备和行课时的连贯性,以及每天都能和同学们见面,很容易培养起相互的了解和信任。
正所谓教学相长,学生容易在连续的学习中融会贯通,老师也容易在连续的授课中发现问题。同理,连续三十天的写字训练,不仅仅积累了一定的写作素材,也让我发现了一定之问题。
所以所谓复盘,应该要从回到初心开始。而触发的起点,是年前杨洋老师的培训,要求我们用“出版物的高度,审视自己的教学”,所以就动了出书的念头,(今天又听了一遍当天培训的录音,还是觉得甚是有道理),出书的事情要赶紧动起来。
鉴于自己一贯的、对需要创造性工作没有时间限制的拖延,我亟需外力来影响我去完成这样的工作。千字营的出现是恰逢其时。
从督促工作的角度,目的看似达到了。但原本规划的十篇内容,却连一篇正紧的都没有写。甚至《流浪地球》的热点已经凉凉,太阳公公迟迟不肯露面,但我的关于“引力弹弓”效应的科普文却任未诞生。唉,但因对自己挚爱的事物,始终无法有太多的妥协,如果做不好,不如不去做。所以希望能在下一期营里,写出那些比较硬核的内容,不再避重就轻。
另一方面,我依然记得入群前拉面问我,为什么要入坑,我说因为想让更多人听到有意义的声音。不曾想这三十天里刚好发生了三表叔的“河南露露教我做人”事件,刺激我的并不是原创保护的问题,刺激我的恰恰是露露的流量文章、标题党文章,以及背后所谓的“做号公司”。他们不仅在吞噬我们的优美文字,他们更是在吞噬我们的精神家园,不停地制造着廉价的精神垃圾,好似《雪国列车》上用蟑螂制作的能量块一样恶心。
所以我观察到的和所忧虑的确是赤裸裸的现实,而我也愿意像各位仁人志士一样摇旗呐喊,振臂高呼,写一些时事相关的东西。然而我很快发现,如同讲课一样,你觉得很精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观众能够体会那份精彩。
所以大部分时间我抽丝剥茧分析出一些道理,却因为没能很好地介绍背景,而造成可读性低。这也让我陷入沉思。而明显阅读体验感更好的文字,都是带有趣味性和故事性的。这也为我准备的写作提了个醒,一定要有可读性,不然别人为什么要读呢?所以很多财经文章都是从一个个体的遭遇开始,慢慢引出所要讲的宏大故事,其实是非常有道理的。嗯,所以若写好物理学史,也是件功德无量的事情呀。
嗯,最后饮用坑友饮用邱晨同学的话做结吧

学会写第一句话,就得拿来示人,现场反馈是最好的老师,时刻准备者,就是现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