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小说《天幕红尘》1—52页
关键词:“见路不走”和“有种”。
其中涉及内容国际大形势。
20世纪90年代,苏联政治局势动荡,1991年年底解体。
由于大形势的不稳定,罗家明破产,巨额的债务之下他选择开枪自杀。
因此债务便转嫁到他的家人头上。
求生的本能,他的妻子找到了叶子农,一个跟债务丝毫都没有关系,只是曾经送给罗家明四个字“见路不走”。
这4个字让罗家明走火入魔,直到无法控制,不得不走上绝路,他妻子觉得叶子农应该为此承担一点责任。
在几乎不抱希望的情况下,债权人在柏林找上了叶子农。
林雪红本来以为可以借故推脱债务,令人惊奇的是叶子农揽下了这笔债务。
66万美元。
这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初。
因此“见路不走”出现了。
叶子农在德国并非经商,这是因为父母对马克思主义坚定的信仰,激发起他内在强烈的好奇,他想知道马克思主义究竟是什么?目的仅仅是想知道,而非信仰。
他生活并不宽裕,几乎居住在贫民窟,却毫不犹豫的揽下了66万美元的债务。
当然本人并无偿还能力,不过是帮助林雪红出主意,在匈牙利筹建工厂,从中国国内劳务输出。当时中国和匈牙利签订免签协议,劳务输出手续合法的话,可以挣得12万美元。
加上他个人之前有的一些资产以及抵押贷款等等,可以凑齐66万美元的债务。
第2个关键词“有种”。
叶子农和罗家明并不算熟悉,他倾尽全力帮忙,只是因为他和罗之间的交往相当纯净。这在他人生中是一段非常难得的经历,是他珍藏的一段经历。
斯人已去,他却毫不犹豫的承担了本不该由他承担的所有。
小说从债务开始,从担当开始,从信仰开始,从见路不走开始。
豆豆的小说几乎很少有碎语,用笔简练,情节环环相扣,故事背景宏大,最关键的是思维模式与常人不同。
这个世界有多种样子,唯一不变的是不能用对错来衡量世人的行为,也就不能用好坏来判断人们的思维。
小说涉及中国,美国,德国,匈牙利,俄罗斯等地域,涉及多种政策以及信仰,主题却是简短的4个字“见路不走”。
叶子农与我们平常了解的人物不同,其貌不扬,似乎中了佛家所说的“痴”毒。他不信仰任何主义,另辟蹊径,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精彩呢?
这篇小说需要查阅的资料更多,在自身的理解力上是一种挑战。
春天花会开,秋天会结果。这是常人的思维。
付出就会有回报,勇敢面对困难,办法总比困难多,这是鸡汤滋养我们的信念。
事实上呢?
植物的生长受季节天气环境的影响,个人的思维和行为也受大环境以及所遇到的人的影响,很多时候个人力量何其有限,难以左右自己面临的困境。
“忍他人所不能忍,为他人所不能为”,这是一种生存思维。强者文化属性是依赖自身的能量生存,弱者文化属性是等靠要。在强弱之间的生存模式,是不违反法律的情况下,可以以强盗逻辑达到,适者生存。
“见路不走”又是一种怎样的思维模式呢?这篇小说带给人一种全新的思路,期待阅读。
![](https://img.haomeiwen.com/i8716737/a1e0cad79f6ae4f0.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