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一早,听对面的领导又在忍不住的唠叨,这是对自己的孩子真的失望到极点了吗,连带着对自己的爱人也诸多不满。他说,每天一回家看一屋子的人,大的、小的全部倒在沙发上守着都市偶像剧傻笑,那个样子让他觉的这个家完了,一点希望也没有了。
我劝他可不能这样想,要多看看孩子们的优点,他恨恨的说哪有优点,老婆天天只看偶像剧,天天刷抖音都不知道学点好的,看点励志的学学说话好歹教育子女时也会说两句。两个小孩子天天网课不认真上,还追着他要买手机,他气的说要不要顺便把你们的电视也换个超大屏的。
他并没有开玩笑,因为“绝望”这个词从他嘴里蹦出来可不只一两回了。劝他多和爱人沟通、劝他多和孩子沟通,先学会和睦相处,他也尝试过,结果是说不去理他们心里还好受些。让我这个常常听他发牢骚又常常劝慰他的人也有些词穷了。当然一家不知一家的事,旁人的话对他而言毕竟有些无关痛痒的成分。
但,这样的相处模式和教育模式却是显而易见的有些糟糕。
每一位父母对于“家庭教育”这个概念,其实并不应该陌生。很多父母自从知道宝宝将要降临人世时就开始阅读一些诸如《育儿宝典》之类的书箱。就算谈不上对家庭教育有什么心得,也是各自能说上一套的。至于失败还是成功,那是交由时间和后期的成果或是各自人生目标的实现来说话的。
记得我家孩子上学后,回回开家长会,老师们总会说些教育不是将孩子交给学校就是老师的责任的理论。也很能理解。
从孩子呱呱坠地、牙牙学语直到上小学、初中,这一路走来,我明白了一个很浅显的道理:我们父母是最容易犯错的老师,曾几何时,我也拟定了一个和孩子一起读书,一起成长的计划,但至今又怎样呢?

每当女儿检讨自己是一个个性懒散、缺乏自律的人时,我都会有一种很惭愧的感觉,因为她的老妈就是个严重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的人,说起来,她也就是有样学样罢了。看《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里面一位读者的话引起了我的共鸣,她说:‘我原来只看到我的孩子和你的孩子之间的差别,自多看了你的那些文章才发现,这差别原来是我和你之间,一个作为母亲,你是把孩子精心教育大了,我其实只是把孩子养活大了’。
说实话,我从来不想做一个只是将孩子养活大的母亲,我对“望子成龙”并不是很赞同,但我却希望女儿成长为一个是个优秀的人,不仅是学识,还有品格。
曾经很信服马丁.路德说过的一句话,他说: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素养,即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人们的远见卓识和品格的高下,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
身教远大于言教。作为父母,我们除了教会孩子知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他们提供自认为最好的条件,其实更应该教会他们做人,在我们用心良苦的自认为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给他们提供了最好的条件时,我想我们不能忽视的是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什么才是真正让孩子成长的爱的教育。
做为家长,我真的不赞同我的这位领导将他孩子们的所有全盘否定的态度,我一而再的告诉他,不能当孩子的面说他们很渣,没有任何前途和指望的话,太伤人自尊也太伤人心。
如果有能力的话还是成为一个优秀的人给孩子先做个榜样吧,不要在你对孩子大喊失望的时候,孩子也早已对你不抱任何希望。
我们还是应该从改变自己做起,从加强自身的学习做起,用心去关爱孩子,用心的走进他们的世界,与他们共同的生活、成长、进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