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眼前的蚂蚁,围绕着一片食物残片,从一只到几百只。我想起了前些天看到的一篇关于小人物的文章。
小人物留给我们的印象多是悲、怜、叹。他们的境遇最让人无言以对和无可奈何!他们往往因为无力把握现状和改变命运而显得孤独无助,渺小可怜。古往今来艺术家们往往以小人物的人生际遇为蓝本,对他们寄予人道的关怀和命运的思考。
不经意间拨开时间的围幔,两千多年前,战国四公子的诸多门客们,可以用小人物来定义他们。可是就像毛遂说的那样,小人物和大人物区别在于那一层布袋。
侯赢和朱亥,地道到天花板的小人物,一位是门卫,一位是屠夫。可就是此二小人物,成就了信陵君的盗符救赵。信陵君深信:没有谁是一无是处,毫无用处的,每个平凡小人物的身上都有他的闪光点,不一定什么时候,就会戳破布袋探出头来,就会发出耀眼的光芒。
世人也不要太高估自己,即使您现在的光环璀璨无比。更不要低估小人物的内在力。有时候,不,是大多时候,小人物比您缺少的只是机会、渠道和拍马屁。此刻我多想了一下,现在的诸多培训机构和培训内容,拿着所谓的先进的洋玩意招摇撞骗,而对经典的国学文化熟视无睹。
一只蚂蚁微不足道,可当第一只蚂蚁召集了一群蚂蚁呢?多少次改朝换代,多少次推动历史前行的洪流,是谁?。“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陈胜吴广,扛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大旗的张角,五岁可对诗却终身不第的黄巢,被珍珠翡翠白玉汤的“香味”引诱走出庙门的朱重八,本可以在小学校安心伴读、教书的洪秀全。他们现在都是家喻户晓的大人物。可是他们再没有刺破布袋前,真的是不值得一提,和“大”是八竿子打不着。所谓高手在民间,市井之地,荆棘之所,从来都是藏龙卧虎。借着已经跌倒的大人物的余光一瞥,这些小人物为何能、会穿刺而出呢?这就值得在这些人还是小人物之时的那些大人物去思考了。如果这些大人物能够多看一眼,多换位思考一下,多一些尊重,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戾气,那么陈胜吴广可以开心的去替大人物站岗,张角也许就不会绞尽脑汁、气喘吁吁的扛着道家的大旗了,黄巢和洪秀全也可以小康的守着老婆热坑头,嘴里吟着“之乎者也”,朱重八也不用改名,可以悠然自得的敲着钟,诵着经,没油水的素斋也吃的津津有味,弄不好历史河流中又会冲出一位得道高僧!可惜的是,大人物没做到,总是千方百计给小人物“创造机会”。而自己被小人物取代后,临死前感慨“悔不当初啊!”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救赵挥金锤,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李太白这首写给小人物的诗,精彩的像琼浆蜜液,甜美润喉!也许在别人赞他为“诗仙”时,他本身也是小人物,亦或许他内心甘愿做一名小人物吧。
小人物中有我,不知是否有您?身为小人物的我们,也许很无奈,也许很可怜、也许更可悲,但是我们不可恨,因为我们是小人物,不是小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