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会读才会写,手把手教你如何阅读科技文献

会读才会写,手把手教你如何阅读科技文献

作者: zlith_58a7 | 来源:发表于2018-03-20 16:59 被阅读0次

摘要、前言和方法

  • 读摘要时,应该在打印稿的相关内容的右边空白处插入阅读密码,读完之后,还要在左边插入主题密码,以便将论文中反复出现的模式和主题进行归类和组织。
  • 前言和摘要一样,不能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它们有自己的逻辑形式和结构。作为大餐(文献综述,数据与方法,还有研究结果)前的开胃菜,它们提供了一份概要、一幅地图,让人了解文章下面会有什么内容。当阅读文献时,应该注意追随这些文章下面会有什么内容。

文献综述、研究结果

  • 文献综述能够将附身于先前研究者身上的过去带入现在,带入当前研究,从而使读者融入某一学科或某一主题的历史。
  • 文献综述部分是通过指出已有研究存在而当前研究在克服的缺陷,来使过去委身于现在;
  • 文献综述是一篇文章中最核心的部分之一。前言是文献综述在2 ~4段的篇幅内的小规模再现。文献综述的要件包括按主题对现有文章加以融合(SPL)(前人研究成果总结),以及对这些文章进行批评( CPL, GAP),采用单倍行距的话,其篇幅在4 ~5页之间。学生组织文献综述时,只需浏览阅读密码表,挖掘复现的共有主题即可。
  • 阅读期刊文章时,ROF(文章结论)构成了含金量最高的信息。这些ROF将会成为学生所写论文的SPL。 但是在写自己的论文时,文献综述才是期刊论文写作过程中最为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它会影响整个论文中的先行(摘要、前言)和后续(讨论、结论、参考 文献)部件。
  • 根据主题加以组织,不管这一主题是方法上的、概念上的还是分析工具上的,而不是机械地按作者和年份加以罗列。此外,除了对文献进行主题概述,对现有文献的批评作为寻找GAP的基础工作也应纳入文献综述,否则就难以写就一篇漂亮的文献综述。
  • 说服读者使他们"看到"这一推理进路则是你作为作者的任务。当读者读完文献综述部分的时候,他们对于为什么要进行眼下进行着的研究就不应再有什么疑虑了。这种研究理由应该贯穿文献综述的全文,从第—段到最后一段。
  • 如果引入了研究假设,那么它们必须是从 SPL和CPL/GAP中推衍而生的。不管一名作者是在确立RAT还是检验一项假设,这两项工作都必须以文献综述的整合和批评方式为基础,因此其出现都是自然而然,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
  • 数据和方法部分,以及研究结果部分都相当直截了当,学生直接描述数据及其分析方法,介绍研究发现就行了。
  • 要在先前研究发现的大背景下解读自己的这些研究结果(即RTC , RCL)。
  • 学者们应邀对期刊进行同行评议时,最先阅读的部分不是摘要或前言,而是参考文献。通过通读作者的参考文献清单,我们可以辨别出作者的阅读量是否足够,阅读范围是否合理。此外,我们还可以预测要评议的论文中论证逻辑会如何展开。
  • 在结果部分,只是对研究发现进行概况陈述,一般不附加任何评论和发挥。
  • 一项研究的结果(ROF)要建立在作者对现有文献的综述和批评的基础之上,才有自己的意义。
  • 为了在文献综述中与别人的研究建立联系,必须要做两件事:
  1. 总结其他人已经做过的研究工作(SPL),以及
  2. 找到文献现状中的缺陷,作为你自己的批评的一部分(GPL,GAP)。

讨论、结论

  • 讨论部分将结合现有文献对研究结果( ROF)进行说明和解释。
  • 讨论和结论部分带着当前的研究发现穿越过去,回到未来。是通过在过去研究的背景下阐释当前结果,来使现在委身于过去; 同时,当前究的缺陷被托付给了其他可能有志于将来填补这些空白的学者。
  • 讨论部分要以过去式态重复最初的研究问题,要呼吁主要的研究结果,并将其与之前的文献进行对比评估。
  • 讨论部分的一些成分也是结论部分的基本要件:当前研究的更为广泛的意义得以梳理;当前研究的局限性和对未来研究的建议得以陈述。虽然讨论部分缺席,但结论部分却完成了同样的工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会读才会写,手把手教你如何阅读科技文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epb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