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第一节被调换了,看着全校群里发的诊断课信息:听什么课为好呢!数学课有好几节,可是这周的跨学科的课还没有听呢,正好燕子又在上音乐课,那就去听音乐课吧。因为我也需要别人向我传送能量。
听完课,回到班级。老远就和正在走廊上的高同学互动:“我太快乐了,需要把这份快乐传递给你。”和他握了握手。而高同学就像早就准备好问题迎接我一样,对我说:“老师,你觉得我是成绩是一波三折还是直线下滑,还是直线上升呢?”我让他看我手势,说:“你在老师心中当然是这样的啊!”我将手往上划出一条线,他当然乐开了花。
黑板没有擦,没有关系,我来擦,正好擦亮一点,好写这节课的板书。边擦黑板,我边哼歌。这歌自然来自于刚才在燕子的课上听来的一首《故乡的小路》:
我那故乡的小路,是我童年走过的路。
路旁盛开的小花,给我欢乐和幸福。
……
歌曲如此舒缓,人自然跟着舒缓很多。
所以一上课时,虽然先放出了加分的诱饵,但是我知道还是有很多孩子是被我快乐的情绪所感染,全都带着期待的眼神。我看见了好些孩子眼里的亮光,那是最让我心动的眼神。我也分享了听音乐课的感受,告诉孩子们:“如果没有听一节音乐课,那将是多么幸福。”
好吧,言归正传,我们这节课要学习“需要多少钱”。我们上节课学习了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在这之前学习的是表内乘法,那么这节课该学习什么呢?大部分孩子猜的是:两位数乘一位数。还有孩子说是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看来,孩子们已经在慢慢上道了。
因为孩子们在早读课已经思考了核心问题:12×3如何计算,所以上课一开始,我就对孩子们说:“有的孩子已经思考出了好几种方法,有的孩子可能还需要思考。现在再给2分钟思考,我就当一只快乐的小蜜蜂,来采蜜。看看哪些孩子的方法能被我采到。”
孩子们听我这样一说,思考更加带劲了。有些孩子纷纷举手,意思是他是“蜜”,让我去“采”。我当然要“雨露均沾”,按照位置一个一个去看。这里表扬一下,那里欣赏一下,偶尔指点一下,让他再思考,这些方法真的是不一样的吗?
大部分孩子都有三种方法:画图、加法、口算。这三种常规的方法,自然也需要得到展示。我每看到一种“新鲜”的,我都要说:“哈哈,我采到蜜了。”并让孩子去板书。原定只写到法6,后来还是写到了法7。
课堂板书在我“采蜜”的过程中,有孩子问我:“欧老师,你这只蜜蜂蜇人吗?”我说:“我是采蜜的,怎么去蜇人呢?”孩子们乐了。不过,我又补了一句:“我只蜇那些不听话的人。”这句话补得相当的不聪明。
全班分享,让学生针对这些方法提出疑问。“智问者”和“解惑者”开始了互动。
大家最纠结的是法4:为什么要用12去除以2呢?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将法4和法2建立了联系,终于弄清原创的意思。马上又有学生说这与法5也很像哈。写法6的孩子,居然写出了23种方法(第24种是后面补充的)。虽然这些方法大都是雷同的,但能够肯定的是他的数感是较好的,尤其是对于乘法的意义理解,那是很到位的,运用了乘法分配律的数学模型,这样的思维一定是高阶思维。
力诚的23中算法在方法命名的时候,法3、法5和法6是空着的。等到分享完毕之后,发现他们其实是一回事,于是都命名为分解法。当然,在法5的时候,我用了PPT上的圈点子图来解释,帮助学生理解。不过,这也许是这堂课上我觉得欠缺的地方,应给每位学生准备一张点子图,让他去圈一圈,算一算,这样力诚的那么些方法就能找到强有力的证据,也将数形结合的思想很好地践行了一把。
这些方法中,于学生而言,陌生的是表格法,正式的名字叫做:铺地锦。但这样的方法一旦和前面的方法发生联系,一下就能明白了。
所以,最后让学生统看所有方法时,居然发现我们学的两位数乘一位数,就是进行转化,转化成我们学过的整十数乘一位数和一位数乘一位数,打通了和旧知的联系,也开启了对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好奇猜想。
最后,我让孩子们看板书时,告诉他们:“这节课,黑板上的这些蜜是从你们那里采来的,现在我又全部还给你们,让你们也享受到知识的甜蜜和学习的甜蜜。”说完,我看到了更多孩子亮亮的眼神,特别是子涵,我和她心照不宣地微笑,心领神会的那一刻,是最舒心的一刻。
我愿做一只勤劳的蜜蜂,采蜜来又将酿造的蜜送给我的孩子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