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此书,我仿佛听完一首凄婉的曲子,又好似看到一个又高又瘦身着旗袍的倩影,在我心中这个身影永远定格在张爱玲23岁时,那时的她,犹如一朵盛开的雪莲花,凄美孤傲的绽放着自己的美丽!
记得几年前,几个姐妹聊天,聊到民国四大才女:吕碧城,林徽因,,萧红,张爱玲。不管此称呼是否公平合理,但这四位是“才女”实在是名副其实的,而且家庭背景和经历都有相似之处。
张爱玲,出身于清末没落的贵族家庭,她是李鸿章的曾外孙女,其祖父张佩伦是前清御史,到张爱玲出生时显赫的家势已成为历史。对张爱玲影响最大的不是家族的没落,而是父母的不和,张爱玲的父亲张廷重是个没多大本事而又脾气暴躁的一个人,靠着祖辈的遗产昏昏度日,纳妾,逛妓院,吸大烟样样不缺,而张爱玲的母亲黄逸梵确是一位有着新思想的新女性,后来张爱玲的母亲与其父吵吵闹闹无法沟通,便出走欧洲,那时张爱玲才四岁,弟弟三岁,一直由保姆带着。几年后母亲回来与其父离婚,父亲再娶。所以张爱玲的童年和少年既缺少母爱又没有父爱,这样吵吵闹闹死气沉沉的家庭环境让张爱玲形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不善言辞,不爱交往,内心孤傲,坚忍而独立。
我对张爱玲少女时代的不幸犹为同情,面对恶毒的继母,父亲不仅不为她作主,反而对她拳脚相加,打得她遍体鳞伤,然后在一间黑屋子里一关就是半年,生病的时候也几乎无人过问,张爱玲这时心理受到的伤害远远大于身体的伤害,她在心里一直想着要逃离这个令人窒息的家庭。读到这一节的时候,我仿佛看到张爱玲绝望的表情和泪水无声滑落的脸庞,然后内心一直在鼓励她:逃走,逃走!后来,张爱玲乘机逃走,再也没有回这个家!我在心里想,如若是我,我也不回!出走后的张爱玲跟了母亲,母亲有着新思想,但没有太多的钱供她读书,所以张爱玲的到来让母亲的生活越来越拮据,而母亲太爱漂亮,又不是全身把爱都倾注给孩子的那种,自尊心极强的张爱玲也不轻易向母亲要钱,这时的张爱玲穿着破旧的衣服,总是默默的坐在教室里,凭着天才的智慧总能拿到学校的助学金,而这样的经历也是她孤僻性格形成的原因之一!
张爱玲的辉煌是在1942——44年,这段时间是她的黄金时代,一部部作品像天女散花般向喜欢她的读者纷纷洒来,张爱玲一鸣惊人,成了上海红极一时的人物。这个时候,张爱玲遇到了她情感生活中的第一个“白马王子”——胡兰成,张爱玲不爱交往,又比较冷漠孤独,所以她接触的异性朋友非常之少,遇到能说会道颇有才华已婚的胡兰成,一颗冰封的心被胡兰成的花言巧语融化了,用“花言巧语”这个词来形容胡兰成,是因为我讨厌他,在没有看这本书之前我读过胡兰成的《今生今世》,里面写到他和张爱玲的关系,他在炫耀张爱玲如何爱他,给他钱花,而胡兰成又在和小周护士和范太太好,我觉得张爱玲对他的爱是真挚纯洁的,而胡兰成却是逢场作戏,他亵渎了张爱玲的爱情,张爱玲爱他,把自己“低到尘埃里”,当年,张爱玲23岁,胡兰成38岁,这段婚姻只维持了两年。
新中国成立后,张爱玲因为受胡兰成的影响,一直未被关注,后被夏衍邀请,但张爱玲不喜欢政治,后来由香港去美国,想在美国凭着自己熟练的英语立足,但天不随人愿,她的作品之花也只有在祖国的土壤里才能盛开!所以生活很拮据,在这里她遇到生命中第二男人 ——65岁的赖雅,两人情投意合,尽管年龄相差30岁,张爱玲依然嫁给了他并陪她终老,这段婚姻也仅仅持续四年!后来,张爱玲一直在美国孤居几十年,不爱求别人自尊心极强的的张爱玲在1995年的中秋月圆之夜悄然离世,享年75岁。
张爱玲,把她最美的一面留给了喜欢她的读者,至少在我的心目中,张爱玲永远是美丽的。再回首,一个身影出现,三四十年代的上海街头或一间屋子的一隅,依然身着旗袍,脸上是淡淡的忧郁,还有几分孤傲,这就是谜一般的张爱玲!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月华无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