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关于写作的定义,我经历过这样几个阶段。
最初没开始写以前,我以为写作是那些作家的事儿,是需要具备很丰富的词汇、各种写作技巧才能开始动笔写。
在我写了一段时间以后,我觉得写作是人人都可以写的事儿,只要有支笔、识字就行。
而李笑来却说,写作包含三个要素:输入——处理——输出。
写作是对输入处理后的输出。
瞧,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李笑来用简短的12个字,清楚地定义了,什么是写作。而在这之前这么多年,我连自己清晰的定义都还没有,就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了。
李笑来将写作简单归纳为两个公式:
定义:X是什么,不是什么
比较:X为什么更好,甚至更好
很多人认为写作就是输出,即X=输出。
李笑来举了苏东坡爬山的例子,他一路上看到了花花草草,还有各种风景,若是仅仅把这些都记录下来,会成为佳句吗?我们很多人也爬过庐山或者爬过山,但是我们写出了千古流传的名句了吗?很显然没有。
那为什么苏东坡爬个庐山,就能写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因为苏东坡平日的思考和积累,在庐山这个点的冲击下,纷至沓来,然后汇成了自己理解。
所以说写作不仅仅是输出,输出是只写作若干环节中的一个,还有两个很重要的环节,输入、处理。
没有输入,没有处理,自然写不出好文章。这也是为什么写作是老师教不来的,老师最多只能教一些遣词造句、修辞之类的,但是如何思考、怎样处理、以及平日是输出都是老师教不来的,这就是所谓的功夫在门外。
02
昨天晚上讨论的时候,妮妮姐说,刚开始李笑来在说为什么写,今天接着先来统一观念。就相当于,我们平时工作的时候,先统一思想,再统一行为。
观念即对一个事物的定义,它是底层逻辑,若是定义不够清晰准确,我们做出的行为也就千差万别了。
由庐山的例子,妮妮姐引发我们思考,生活中有没有看到同样的事物,但是大家输出的结果却完全不同?
有小伙伴说了最近很火的《流浪地球》,制片人关注回报率,小孩子看热闹,影迷看明星、画面感和情节,“科学家”们说这部片子有多虚构,不和逻辑......
妮妮姐举了她生活中的一个例子,她老公让她带包烟回来,她买回来后,她老公却说,你怎么买这个呢?
这就是两个人没有统一标准,对同一件事物的理解不一样。对于不抽烟的人来说,烟都是一样的,对于牌子、口感啥的自然是没研究。
我想到了前天晚上我在加入的时候,妮妮姐问我说,写作实践小组今天已经开始了,明早更新第一篇文章,你可以吗?我回答说,可以。其实报名之后,我准备再接着问一下,明早是几点钟,后来想了下,估计就是指明天上午吧,所以就没再问了。
第二天早上8:30左右我将第一篇文章发到群里的时候,妮妮姐说我迟到了,这才知道时间是8:00以前。
其实生活和工作中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妮妮姐让我们思考这个点的用意,就是更加深刻的明白李笑来为什么要让我们理清写作的基础观念。
只有当我们有了清晰的定义,我们也就能够清楚的写作了,也可以准确地知道了,该如何去提高写作能力。即,多输入,多思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