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是我今天最大的感慨: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作为家长,我们是否舍得离场?
触动自来一个教学故事。
一初三男孩,很聪明;来的时候,语感很糟糙:散文几乎读不懂,非连文信息几乎抓不到。经过反复训练,这次一模考试,两个部分仅各丢了一分。但作文始终写不好;因为不写,更不愿修改。有所定稿的文章,我几乎是逐句改,改得面目全非了。到现在,作文方法和展开知识,他是知道的,但就是写不好——写得太少。
看到考试作文分,妈妈焦虑了,提出了两个方案问我的意见。
方案一:找别人的优秀作品,让孩子背。
这个方案我立即否决,原因有二:
一是孩子若不曾经历或自己动笔,一旦考试作文要变动,他只会硬套作文,一样丢分,甚至更惨。
二是现在的作文考试,可以直接原封不动照搬、套作的概率太小了。即使有可用之材料,大多需依据新命题调整、剪裁。
于是妈妈提出第二个方案——震撼了我。
方案二:把从前孩子妈妈和爸爸代笔的作文调出来,让孩子背着用。
听到这个方案,我都没有顾上掩饰自己的震惊,竟然脱口而出:“怪不得孩子自己不愿动笔,也从来写不好!”不能怪我吃惊啊,爸爸、妈妈竟然可以这样来代替孩子进行写作。妈妈没作声,估计很尴尬。
可是,这个方案与方案一又哪里来的本质的不同呢?终了,孩子会遇见的问题不也是一样的吗?
从这个故事,我看到了妈妈教养孩子方式的问题:没有离场,且没有意识到自己没有离场,更没有看到自己没有离场给孩子学习造成的问题,反而过来责怪孩子。
妈妈自己是博士生,孩子爸爸学历估计低不了。在我给孩子上课过程中,主要孩手妈妈全程陪同旁听;妈妈忙,则爸爸替代。我从来不会拒绝家长旁听,因为凡是我学生爸妈跟着旁听课,他们反而会更加信任我,并能坚持我的理念。但问题是,妈妈上课,爱插嘴,并指责孩子。我抗议妈妈,但依旧改不了。
一如今天,妈妈唠叨十几分钟,指责孩子不动笔,指责孩子学不会,指责孩子考不好作文。我和孩子都不耐烦了,叫停了很多次都不管用。即使隔着屏幕,妈妈也把她的焦虑和指责,溢出到了我的房间。
妈妈自己没做好从孩子学习、生活中离场的准备,而是不断干涉并深度卷入孩子学习中,带来后果,必然是孩子在学习上对父母的依赖,不能学会学习。当孩子年级升高,而独自主学习能没有上来,妈妈就卷得更深了,当然也更累了。妈妈的牢骚和指责,又进一步加深孩子的无能感,于是进一步恶性循环。
所以,我们要牢牢记住:孩子的学习、生活是孩子的,父母永远替代不了。因此,及早放手,做好离场的准备,只在孩子需要时,伸手扶一扶即可。孩子的路,孩子走。作为父母,我们只能旁观,或扶一下,或安慰一下,或欣赏、鼓励一下。
我们都问问自己:
你舍得离场吗?
你在着手准备离场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