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7226109/71a84c4937f2a1f4.jpg)
桌子上有半杯水,走来一个人,说:“唉,怎么就剩半杯了”,语气中透着不满与失望;又过来一个人,说:“还有半杯水,真好。”语气中是满足与快乐。对一件事情看法不同,心情也不尽相同。生活中,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大多源于人们对事物错误的认知,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获得的情绪体验也不同。
在一处建筑工地上,三个人正在砌一堵墙,第一个人说:“我在砌墙”,工作于他而言是枯燥乏味、毫无乐趣的谋生手段;第二个人说:“我在盖楼房”,此刻他正走在梦想实现的路上;第三个人说:“我在建设一个城市”,此刻的工作是他勾画未来宏伟蓝图的开始,后来,第一个人还是建筑工人,第二个人做了工程师,第三个人成为城市的规划者。
角度不同,看法不同,不同的看法导致不同的自我定位,不同的定位引起不同的人生走向。
在心理咨询中,一般心理问题多数是源于求助者错误的认知即不合理的信念,通过引导他们改变这些不合理信念、代之以合理信念,问题就得到解决,这种疗法在心理学中被称为合理情绪疗法。起源于情绪的ABC理论,其中A是事件、B是对事件的看法、C是由看法引起的情绪,一般情况下,引起不良情绪的并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这个事件的看法。
同样一张图像有人看到的是老妇,有人看到的是少女,观察的角度不一样,看到的形象也不同,心境也不一样。
同样看到落花,黛玉叹息“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残有谁怜”,想到寄人篱下的自己、悲从中来,落花于她是美好事物的毁灭;也有人赞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彰显出积极乐观、甘于奉献的情怀。
生活中不乏怨天尤人、自怨自艾的不得志者,他们自视甚高,把他人的成功归结于出身、相貌、环境、性格等因素,对别人的努力只字不谈,时光在喋喋不休的抱怨声中一点点溜走,他们的目光锁定在人生的黑暗面,眼里看不到生命中光明美好的所在,话语里充斥着对社会、家庭的不满和怨恨,怨恨积累到一定程度瞬间爆发,甚至做出危害他人和社会的事情,那些所谓的负能量的人就是这样形成的。
乐观的人即使身处逆境也能用自己独特的视角看待世界,带给他人希望。
在电影《美丽人生》中,父亲和儿子被纳粹分子押送上开往集中营的火车,为了消除儿子的恐惧,生性幽默的父亲为孩子编织了一个美丽的谎言,他对儿子说这一切只是一场游戏,只要按照他说的做,获得一定的积分就会得到一辆坦克作为奖励,在父亲的掩护下,孩子成功躲过了一次次的危险,他终于看到了父亲所说的奖励——苏联赶来救援的坦克,孩子得救了,父亲在曙光来临之前被纳粹分子残忍地杀害了,在被枪毙前还不忘向躲在木箱里的孩子做一个鬼脸,在充满血腥、罪恶的集中营里,乐观的父亲用谎言给孩子构筑了一个美丽的人生。
爱迪生把科学实验比喻成婴儿的诞生,所以他能够全身心投入到这项神圣的事业中来;身残志坚者看到了生命的另一种可能性,因此他们可以付出数倍于常人的心血证明自己;尘世中那一个个把困难作为挑战、积极向上的生命值得尊敬。
换个角度,于风雨之中看见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换个角度,失意的人们会看见黑暗的角落之外的柳绿花红;换个角度,人生的挫折就是生命历练成长的养分,等到长成参天大树,我们终究会看到一个绚烂多彩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