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华京老师分享了我最近生气的一件事,得出的私人逻辑却让我大吃一惊。
因为一个人在家带2娃,忙的洗头洗澡的时间都得挤,因此,好不容易一个周末,想着先生能搭把手,自己能松口气。可是,白天先生在家睡觉,晚上说去跑步,从下午5点半出去,到9点半还没有回来,我打电话一问,居然在和朋友在西湖边吃饭。
我非常生气,想着先生不理解我,不知道我带娃的不容易。我觉得先生嫌弃我,不愿意在家陪我们。嫌弃我身材不好,家里乱七八糟,孩子没带好,花钱大手大脚。我开始自我检讨,哪里做的不够,应该如何改进,开始做计划。我对先生没有表达半点不满意,哪怕我心里已经不满意到了极点。我只是:“哦”。然后,就挂了电话。
我回想起7岁的一个场景:我在一棵梨树上荡秋千,一个不小心摔了出去,把手摔脱臼了,妈妈背着我去找医生看病。
摔在地上的时候,很痛很无助,一个劲的哭。我不知道怎么会摔出来,这一切都在意料之外,我也不知道怎么办,除了哭。妈妈后来找到我,背着我去看医生,我感觉到妈妈的温暖和爱,感觉很幸福。
华京老师扮演的妈妈跟我说:宝贝,刚刚从秋千上摔下来吓坏了吧。妈妈听到你的哭声才赶过来。妈妈抱抱,你在妈妈的怀里很安全,现在没事了。让妈妈看看哪里有没有伤着,你觉得哪里痛?嗯,听到你特别清楚地告诉妈妈胳膊痛,妈妈放心了,说明你现在意识很清楚,受伤不严重。妈妈这就背你去医院看胳膊。
现在妈妈回想你从秋千上摔下来,只是大哭。一方面你被吓坏了,不知道怎么反应,所以本能地觉得痛,会哭。另一方面,妈妈也在想,可能我平常对你太严格了,说话也比较凶,所以出了事以后,你也害怕,不敢大声呼救。妈妈觉得是自己以前做错了,以后妈妈要做一个温柔的妈妈,好好地跟你说话,你有什么事情都可以第一时间告诉妈妈,妈妈也会第一时间来帮助你,好不好?
我发现自己内心获得很多力量和勇气。不怕表达自己的观点了。
这个童年的事件联系到我跟先生的相处中,我发现一个惊人的相似性。我碰到困难时,都是自己一个人扛,抗不过去,我也不擅长主动去沟通请求援助,而是被动无助的呆在原地,期望先生可以像白马王子一样来看到我,救我出困境,而如果先生没有看见,我也不会主动去表达,而是选择把用消极的思想把自己紧紧包裹,然后觉得你不爱我。
可是,实际上,如果我把我的困境客观的跟先生描述,我一个人要辅导大宝做作业,小的又黏着我,一放下就哭,我一个人精力实在不够用,希望有人帮我分担。我先生会马上过来帮助我。
而这样表达的我,也不再会觉得先生不爱我,嫌弃我,我觉得自己自信满满,能量满满。我觉得先生也是一个顾家和关心我的人。
当做完这个沟通的时候,我惊讶的发现,原来小时候的私人逻辑,可以如此强大的影响一个人的决策。原来我内心是如此的脆弱和缺乏归属感。
我今天发现了我隐藏的一面,真是太好了,这难道不是自我疗愈的开始吗?
感谢华京老师鼓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