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班学生和自己爸爸的相处矛盾。
那么,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呢?
我没有办法确认到底谁说得不符合实际,毕竟每个人的感受都不同,爸爸不会表达,他的爱在孩子看来可能是打骂。
亲子之间,暴力沟通的直接影响就是造成了亲子关系的隔阂,致使沟通不畅。暴力沟通之下,孩子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是隐忍不发,要么是叛逆反抗。这对孩子的成长都不利。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关系决定关系。”就是说童年时期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不仅决定着亲子间的关系,还决定着孩子成年后与自己及周围世界的关系。
亲子暴力沟通的伤害,是种“单方面的记忆伤害”,有时会蔓延到成年甚至终生难忘。
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在他的《非暴力沟通》中提到了沟通的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不把孩子当个“物”来支配和对待,而是把他当个完整的人平等相待。给孩子发言权,而不只是听令行事。
当孩子犯了错父母批评时,要针对的是“那种事”,而不是针对“孩子的人身”进行语言攻击。
避免“联想式炮轰数落”,就事论事,说哪件事就是说哪件事,不提旧错,不过度唠叨。
亲子沟通好,亲子关系更融洽;反之亦然,很多亲子关系,就是败在了不健康的“暴力沟通”上。甚至对孩子产生更深远的不良影响。
减少亲子暴力沟通,多用“非暴力沟通”。非暴力沟通,不止是一种沟通方式,更是一种爱的语言。
正因为非暴力沟通如此重要,所以《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也经久不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