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尘世遗弃的人
双手捧着自己破碎的灵魂
要用基督耶稣的圣语
去粘结那些云散的幻象
那青砖教堂的圆形尖顶
能否甄清历史烟云的幻象
天堂的大门为谁而开?
资中天主堂
这是一座近乎被人遗忘的建筑。从建成至今,100余年的时光为她洗净铅华,但她依旧傲然矗立在原地。并不孤芳自赏,但突如其来的惊鸿一瞥,让我就此为她惊艳。资中天主堂,一座老资中人大多知道,却未曾进入的古老建筑。在历史的尘埃中,为我们揭开那一层神秘的面纱。
大雾弥漫的一天,同往常一样,沿着七贤街的缓坡,我漫无目的的往上走,不觉中来到了一个极其僻静的所在。沿着石梯拾阶而上,走到转角处,眼前一幢哥特式建筑突兀的出现在视线里,仿佛梦境般呈现出来。
尖的屋顶,尖形拱门,流畅的线条,屋顶的十字架,褐白相间的外墙肃穆庄严。当这座哥特式天主教堂出现在熟悉的七贤街,让人仿佛梦游般的穿越到了中世纪。无数的电影作品,文学作品里的中世纪文化都让人浮想联翩,漫长的中世纪,是“上帝”统治人类的时代。
门卫大叔异常热情的请我们进入教堂院内,这又是另一番景象。与正门的哥特式风格迥异,这里却是浓郁的中国风。唯有那橱窗的尖顶,区别于资中传统的古建筑。突然对教堂内部,充满了好奇与期待。
初见的那一瞬间,善于沉默的我被彻底震撼。高大空旷大厅,哥特式穹窿尖顶,营造出一种向上的升腾感。此时已近中午,阳光穿透窗棂从穹顶挥洒下来,把一切阴霾洗刷干净。
“ 不要害怕面对阴影,因为你的身后有阳光”,是的,此时,我心中的迷雾也已散去,抛开世俗中的所有热闹,此时是一颗谦逊而平静的心。光柱缓慢的浮动在周围,充满了神性的张力。
你很难想象,这是一座百余年前资中的零点漫画建筑。岁月的沧桑,掩不住她的雍容华贵。尽管历尽劫波,高贵华丽的气质依旧扑面而来。她安静的在资中老城中心矗立着,安静到连地图也无法找寻。
或者是主的旨意,我有幸见到了本堂神父,来自成都的陈宗涛神父。神父用恬淡的微笑为我阐述着一切迷惑,这一刻,他沐浴在圣洁的光之下。
“你们往普天下去,向一切受造物宣传福音。” 此时,就算不是教徒的我也似乎受到了神的感召。
世界总是分为两极,明与暗,苦与乐,而是谁站在明暗的分割线上做仲裁,是神?还是我们自己?
这一排木椅,曾静坐过多少信徒。他们来这里,带着虔诚。他们离开这里,带着平静。
完全不用怀疑,这里就是在资中城区。尽管,绝大部分资中人未曾得见真容。但在2008年“5.12”大地震后,这里曾住进3000人次避难。她用古老而圣洁的怀抱,庇护着资中人民。
圣母玛利亚
天父
圣母
讲经楼
在教堂第二层,有这一口百年的钟,不由得让人想到雨果的巴黎圣母院里卡西莫多那无私永恒高贵又纯朴的爱。
当陈神父敲响钟声的那一刻,“当……当……当……”古老的钟声撞破了尖尖的教堂屋顶,撞在了我的身上,庄严,朴素,厚重,让人倍感渺小,让人沉浸在此时此刻的宁静里,那些所有的无聊和不快都于此时而烟消云散。
来到教堂后的半山腰,此时我仿佛才从中世纪穿越回来,教堂外墙斑驳的印记与外面喧嚣的城市格格不入,仿佛是时间的刻度。
芭蕉夜雨是中国式的韵味,芭蕉夜雨中的教堂呢?自然是中西合璧的典范。
绿树之间沧桑的烟尘色。
我们在各自的生活中朝圣,又在心灵的反省中找到自己内在的神性。
资中天主堂,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宣统至民国初年迁建于资中七贤街后山。教堂坐南朝北,为哥特式风格建筑,面积370平方米。教堂庄严肃穆,为川南保存最为完好的清末天主教堂。
幽居于城市喧嚣中的寂静
找个时间,来这里净化心灵
作者:麦芽 /MC摄影:小瓦 /MC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