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馆收藏有南宋画家梁楷的一幅长卷画:《八高僧故事图》,全画共分为八段,每段画配一个题赞。
画中共有10位高僧,描绘了高僧们的禅事逸闻。
八高僧故事图先看第一个故事:达摩面壁·神光参问。
达摩面壁·神光参问题跋:
僧神光闻达磨(摩)住少林,乃往参承。师端坐,不闻励诲,光曰:诸佛印法,可得闻乎?师曰:诸佛印法,匪从人得。光曰:我心未宁,乞师与安。师曰:将心来,与汝安。光曰:觅心了不可得。师曰:与汝安心竟。
故事讲的是初祖达摩在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创立禅宗。
高僧神光来向达摩祖师请教佛法,达摩祖师不理他,神光一直恭敬的侍奉,直到感动达摩。
达摩告诉他:“佛法并不是从别人那里获取的。”
神光请教说:“我的心一直不得安宁,乞求师傅让我心安。”
达摩说:“把心拿来,我让它安宁。”
神光参悟到:“原来没有一颗实体的心能够拿出来。”
所谓“不安”,也不过是妄念。
达摩说:“我已经让你的心安宁了。”
意思是达摩祖师明白,神光已经证悟。
神光最终成为了二祖慧可。
这个故事讲述的是关于“明心见性”的禅理,心无外求,破除妄念,即是心安。
看画作。
画家截取了树木和石壁的一部分,只作为背景的交代,重点突出了面壁的达摩和恭敬的神光。
在达摩祖师与神光之间,画家安排了一个下弯的松枝,有意无意地隔开了两人,也代表着达摩祖师还没有传法给神光的意愿。
达摩祖师达摩祖师趺坐于石台上,面向石壁,身着红色连衫风帽。
除了堆在石台上的衣服的褶皱,画家将衣服只勾出轮廓,重点描绘了达摩的五官表情。
即便是个侧脸,我们也能看出,达摩西域人的特点:毛发浓重,阔目高鼻。
达摩微闭双目,表情宁静,处于禅定的状态。
再看神光。
神光神光身着玄色袈裟,恭敬地立在达摩身后,身子微弓,双手合拢。
神光脸上的表情很沉稳肃穆,似乎丝毫没有因为达摩祖师的不理睬而表现出失落的样子。
第二段:弘忍童身·道逢杖叟
弘忍童身·道逢杖叟题跋:
五祖弘忍大师,蕲州黄梅人也。姓周氏,生而岐嶷。童游时逢一智者,叹曰:“此子缺七种相不逮如来。”后遇信大师得法嗣化于破头山。
意思是:
五祖弘忍大师,前世是蕲州黄梅的栽松道人。他转世到一个姓周的浣衣女子腹中,出生后随母乞讨,生活漂泊艰辛。
弘忍儿童时遇到一位智者,智者一见到他就感叹道:
这孩子只缺少佛陀32相中的7种像啊!
意思是虽然赶不上佛陀,但也是很有慧根的人,如果出家修行,定能承袭佛法。
据介绍,这位智者就是道信禅师。
后来弘忍跟随道信大师,得传法嗣位。
再看画作。
画面的背景与上一幅相似,山脚下,古树间,老者与弘忍在山坡相遇。
弘忍与杖叟老者弯腰弓背,以竹杖支撑身体,眼睛看着弘忍,并用手指着他,似在为他指点迷津。
我们看这位老者的面部,瘦骨嶙峋,一双眼睛既有老年人的年龄特点,又透出柔和而坚定的目光。
再看弘忍。
虽然身材矮小,还是个孩子,但他表情十分沉稳,耳朵大的出奇。
只见他躬身下拜,双手合十。
他的表情动作表现得更像一个有修行的禅师。
这一老一少,分列画面两端,又用鞠躬合掌,和注视与手势相互关联。
画家梁楷在表情和眼神上的把握尤其精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