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个上午都在听课。通知里写的是展示课,但到了现场感觉是同课异构吧。由三个不同区的老师授课,内容都是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第一个老师是澄海中学的老师,她的亮点是整合了两首登临诗,《登幽州台歌》和《登飞来峰》。由于题材相同,所以老师先讲了登临诗的界定。后面拓展部分,同样是有关登临诗的,容量还算大。在品读诗歌这部分,我印象最深的,是“添加适当的叹词”,为了让学生懂得如何添加,老师又讲解了课本第68页补充的语文知识—叹词。这样的朗读,感觉也是很有意思的!
第二个老师是我们区的,也是工作室的小伙伴。她很紧张,声调都变了,到别的学校上课,恐怕是难免的。她比较中规中矩,把重点落在指导学生朗读上,一遍遍读,感觉还是单调了一些。而且使用的那个背景视频介绍,和诗歌内容不太搭调,也不知道其它听课老师是不是也有和我一样的感受。
敲黑板啦!敲黑板啦!第三个老师的授课让人耳目一新!
来自南澳县的曾老师,一开口就把听课老师的注意力吸引了,哇!好洒脱的女教师呀!声调抑扬顿挫,时而激昂,时而深情款款,对学生的点评,自然而恰到好处!
她的教学设计也很特别。内容含量很大,从她的言谈中,我相信这位老师的古文修养是非常了得的。她的导入部分就很吸引人,来自《还珠格格》中小燕子化用陈子昂这首诗歌,“前不见蹄膀,后不见烤鸭。念肚子之空空,独怆然而涕下。”哈哈,是不是很有意思?!
在导入部分,还提到了君臣相知,明主难得,贤才难求相关的知识,刘备,诸葛亮,曹操,唐太宗,魏征等等都有涉猎。在自主阅读部分,老师提供了诗歌鉴赏的六个方法: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这是第一层次。看意象,看体现情感的词,看体现主旨的关键句,这是鉴赏的第二层次。在这个部分,老师又适时补充了有关幽州台,歌,古人,来者的相关知识。第三部分是感悟情感。在引导学生理解陈子昂的感情时,老师补充了陈子昂以及公元696年相关的背景。在学生得出“悲”这一情感的时候,老师顺着思路带出“悲从何来?”这一问题。
在讲述这个问题的时候,老师提供了方法——根据作者的遭遇,幽州台的特殊地点,作者想到的人物。学生非常聪明,感情都分析出来了,老师再归纳为三类,现实:怀才不遇;理想:生不逢时;人生:时不我待。关于“悲”的由来,老师谈了两大方面,一是雄图大志,深怀抱负,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二是光阴荏苒,岁月蹉跎,人生易逝。这些问题的分析都很深刻,最为难得的是,老师语言幽默风趣,一步步引导学生,学生学得毫不费力!
老师在以诗化文这个部分,还现场朗读了自己写的小短文,洋洋洒洒,自然不做作,真是惊艳!
这三个老师的展示,让我深刻感受到了,课堂的魅力来自于老师!一个老师的教学修养实在太重要了!如果我有机会站在这样的讲台,我是否有勇气有能力承担得住听课老师的感受?
胡思乱想不如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吧!
D214.听课 D214.听课D214.听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