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著名作家李国文于2022年11月24日去世。心悼忱念之余,想起不久前读到他的散文来,真好!
我读李国文的文章不多,对作家的了解也甚少。是今年缘于我读评论家谢有顺的《散文的常道》一书中对李国文散文的推崇和分析评论,我才网购了一本《李国文散文精选》来读,果然文美,细细读完,如吃了一顿鲜辣过瘾的火锅。
谢有顺论述当下散文创作存在的数量膨胀而缺乏开创一种新的发现方式和心灵奇迹的制造,故作姿态以及太多人工斧凿的问题,提出好的散文应当对人类在精神探索的内在挺进上有所助益,应有松弛、自在的神韵。他说,“李国文的散文不仅自在,而且老辣,见修养,也见性情,貌似随意,其实是一种气定神闲后而有的潇洒,有‘散’的神态和韵味。李国文‘尽意’的文字,深得‘笔力曲折’的个中三昧。”
“李囯文散文集中有一组非常著名的文章,分别叫《舌头的功能》、《鼻子的功能》、《头发的功能》、《屁股的功能》,着眼点虽小,但作者纵横古今,大胆设论,以小见大,意在言外,读之真叫人拍案叫绝。以《舌头的功能》为例,作者先说舌头的功能,一是吃,二是说,好吃不好吃,会说不会说,全由舌头决定。说到吃,首先想到讲究口福的官:应当承认,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发扬光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五千年来这班能吃、好吃、善吃、懂吃的大小官僚的嘴巴。而要评功论好的话,那极善品味的舌头,应当是中华美食走向世界的功臣。一想到官员的舌头不辞劳苦的吃,才将中国菜吃成了世界水平,作者忍不住感叹:‘真是应该向他们的舌头道一声辛苦,向他们的舌头致敬的’。反讽颇为‘尽意’。接着,作者笔锋一转,说到明代名相张居正喜欢吃‘鸡舌羮’,这舌头吃那舌头,吃得如此刁钻促狭,挖空心思,也算把食文化推到极致境地了。鸡舌并非凤髓龙脑,倒不难求,但是,得需要多少鸡舌才能烧出一碗羮来,那可就令咋‘舌’了。就是这个张居正,‘不但善吃,同时也善溜舔,舌头的功能,在他这里,也算得到超常发挥了’。作者得出结论,‘张居正,他的成功,由舌而起,他的失败,也与舌有关’。一言兴邦,一言丧邦,舌头要想抬爱什么人,贬低什么人的话,在嘴巴里转个弯即可,所以,打小报告的舌头,出卖朋友的舌头,煽风点火的舌头,添油加醋的舌头,几乎没有不得逞的。看来陆龟蒙的‘古来信簧舌’的感慨,确有几分道理。最后作者还说,要是舌头‘一旦成为世界上最坏的东西时,老兄,给你提个醒,无论对自己的舌头,还是对别人的舌头,无论对当面的舌头,还是对背后的舌头,都得十分小心才是。千万千万!’”
“这真是一篇‘意之所到,则笔力曲折,无不尽意’的好散文。通篇旁征博引,‘据事以类义,援古而证今’(刘勰《文心雕龙.事类》),看似散而漫之,实则如行云流水,把舌头的物质功能(吃)和人文功能(说)表达得淋漓尽致,对现实的讽刺也入木三分。类似的篇章,在李国文的散文里,还有不少。李国文的散文主旨明确,情与思交织,洋溢着潇洒自然的神态。”
李国文的散文内容宏富,神游千古,语言精练老到,融学识、性情和卓见于一体,令人喜爱。我还读了“选集”中他写“中国文人——生死行藏”中的诸篇章,《孔夫子人在窘途》、《屈原的非正常死亡》、《“建安七子”的生活环境》、《另一面韩愈》、《苏东坡的底气》、《徐渭的焦虑》等,其中《稽康和阮籍的活法》读后令我印象深刻。我真是钦佩作家文史学养的深厚,正史、野史、文人逸事信手拈来,巧妙融会,发散情理,启人心智。读这样的散文确实是一种享受和启迪。
不唯此,李国文的小说更是厉害。小说代表作有《月食》、《冬天里的春天》《空谷幽兰》等,其中《冬天里的春天》获首届茅盾文学奖,《月食》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可惜他的小说我未曾读过,以后定要读读了。
谢有顺有言:刘熙载在《艺概.文概》中说,《庄子》散文的构思是“意在尘外”,我看李国文的散文也是“意在史外”、“意在言外”。这个“意”,就是李国文散文中的气。他在文中一再提到“文人风骨”,指的不仅是精神上的刻度,也是文章的气势。“文以气为主”(曹丕《典论.论文》),“文者气之形”(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我愿意把李国文的散文看作当代散文中“气盛言宜”的典范,是那种颇见风骨的“意”和“气”。
斯人已去,文气犹存。也许,怀念一个作家的最好方式就是读他的作品吧。
2022年11月25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