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看了公众号一篇文章,是说'微精通“。
“微精通”,就是“当你对一个新的领域感兴趣,没时间学也存在学不会的压力时”,不用要一万小时定律给自己压力,只需要换个思路,“微精通”就可以了,就能“习得这项新领域的新技能”。
“啥也不想,只管去做,行动中会有所生发与收获”。
他用自己学乒乓球为例,他不想成为专业选手,只是作为一个业余爱好,目标是“能打”,而不是“会打”,就让教练教给他很多技巧。
他对小小闭环的要求是跟着教练练习就行,一个小时后一个小时练,后来打的也不错。
“微精通,不是会,也不是精通,不是浅尝辄止,也不是一知半解,而是在某一个领域或者某一门手艺内找到一件特别小的事情,撕开一个口子,在里边完成一个回路就行。”
“”把它看成一个游戏,一个很小的游戏,在生活中可以重复操作和练习,然后住建在这样一件小事儿上达到熟练。“”
文中还说,微精通可以释放“好奇心”,把“愿望清单”拿出来,“会发现有很多事情都被世俗的眼光、压力或者自己对自己的要求限制了”,可以通过一个个小小的闭环实践,变成可实现的“愿望清单”。
他对“微精通”的建议是,,开启一个小小的学习闭环:
第一步:不去想困难,从行动开始;(学乒乓球,先打起来再说)
第二步:在环境中找支持;(找教练)
第三步: 找到小小的闭环;(跟着教练练习)
第四步:重复行动;(每天一个小时)
第五步:分享或者以教带学,找反馈体系。(在朋友圈分享,教小孩打球)
2.
这个概念的提出倒是很有意思。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体会。
对于普通人来说,没有那么多精力事事都精通,能懂几国语言,文学绘画物理数学都精通的那是天才,比如达芬奇等等。
普通人能精通一件事,已经是非常成功了。所以不必给自己太大压力,要求自己必须做一件,成一件。
反倒是,能找到自己最核心,最有天赋,最愿意付出努力的一件事情,用一万小时定理去实践。
剩下的时间和精力,可以用在“微精通”的事情上。
日日精进,适用于一万小时的事,也适用于微精通的事。
更何况,现在的物质极大丰富,资讯极大丰富,充斥的各种信息、资源源源不断,有条件有机会去做更多的事情。一方面在分散了人的注意力的同时(可能也是这样的浮躁使人无法专注于一件或几件事),另一方面也给了人们更多发展业余爱好,获得更多技能,体验更多生活的可能。
在这样一个多元的世界,丰富的世界里,我们更应该让这样的便捷为我所用。
而不是因为不专心,没法做到一万个小时而对责备自己半途而废,或者耿耿于怀。
比如,我最近就做了几个微精通的事情。有成功的,也有不成功的。
一对照,还真是做到了闭环的几个步骤。(作者的厉害之处,就是把我们遇到的事情,总结提炼出来了。思考和写作的魅力也在于此。)
比如,摄像。
第一步:不去想困难,从行动开始;(觉得拍照好玩,拍的好看,就上手拍呗)
第二步:在环境中找支持;(买一个牌照好的相机,在网上学习怎么用手机拍好看的照片)
第三步: 找到小小的闭环;(出去玩或者散步,就拿出手机拍照,摄像)
第四步:重复行动;(形成条件反射,经常能发现好的风景和角度,随走随拍。下载了vlog,学习了编辑技巧,关注了几个拍的特别好的博主,看他们的照片和影像就是一种享受)
第五步:分享或者以教带学,找反馈体系。(已经在朋友圈分享了很多照片和微视频,赢得很多赞,跟女儿讨论如何拍照,她也喜欢上了。单位这次的微视频拍的也不错,都是前面打下的基础。渐渐的,会拍照,视频做的也好的个人标签,已经渐渐清晰了。现在看电视,看电影,看视频,最先关注的不是情节,而是镜头是怎么走的,角度在哪,构图是怎么构的。看来下面还是有潜力深入发展一下的。)
当然,也有不成功的。比如学了一个免费国画线上课,其实还是很喜欢的,但是买了材料一直没动笔。这个以后可以重新拾起来。
声音训练,也是因为费时间费精力,没那么感兴趣或者变现预期有点难放弃了。但在这个过程中了解了一些东西。比如十八愁,就很好玩。
微精通可以让我们把愿望清单拿出来,不用那么咬牙切齿的去实现,而是抱着游戏的态度,带着好奇去探索。
比如,做几个拿手的不那么家常的菜,画几幅稍微有点独立特行的画,
去一个天然之地,人文之居,写一篇游记和感悟。
去一次远足,来一次骑行,
做一个工艺品,
不管大小,只要想做,就别给自己那么多条条框框,
就去做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