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乡遇旧好——甜杆儿
晚饭前,我牵着孙子的手出去遛弯,在一个单元门口,看见一个孩子在爷爷的看护下,正在吃甜杆儿。孩子的前面放着两个塑料袋,一个装着几节绿色的圆棍儿,一个装着剥掉的皮和吐出的渣渣。
“那小孩吃的是什么东西?”孙子好奇地问。
“甜杆儿,这东西爷爷小时候经常吃。”
“那甜杆儿是什么味的?”爷爷心里说,这话问的,甜杆儿,甜杆儿,当然是甜的了……其实爷爷听出了里面的潜台词——没吃过,想吃。“走,咱俩上街看看有没有卖的。”
哪儿会卖甜杆儿呢?水果店或许会有。到了冬天,这里的水果店往往会出售甘蔗。甜杆儿和甘蔗长得不太像,但吃法很相似,首先要剥掉外皮,然后咀嚼它的杆儿,一边咀嚼,一边咽下甜甜的汁液,最后吐出嚼透的渣滓。然而,走过好几个水果店,既没看到甘蔗,也没看到甜杆儿。甘蔗也许还没到上市的时候,可为什么没有甜杆儿呢?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此刻,爷爷跟孙子想法一样,再走一走,说不定会遇到的。于是我们继续找着甜杆儿,聊着甜杆儿。
爷爷小时候没吃过甘蔗,但却吃过很多甜杆儿。
每到秋天,当甜高粱穗儿泛红的时候,就可以吃甜杆儿了。甜高粱的穗儿不如普通高粱丰满,它的杆儿却格外受孩子们的欢迎。剥掉薄薄的一层外皮,就是甜津津内容了。他嚼起来不像甘蔗那样硬,但汁液很丰富,它的甜是自然的,单纯的,没有怪味。当然也从未听说过多吃会给身体带来什么不好的后果,所以看到甜杆儿就想吃,吃了就不想停下来。在故乡,甜杆儿并不是家家年年都种的,即使不种也有替代品——玉米杆儿。玉米杆儿不像甜高粱那样普遍甜,得费一番选择工夫,如果选对了,那味道是不逊于甜高粱的。
又走过了几个水果店,还是没有看到甜杆儿。孙子问,”甜杆儿能不能放在屋子里面呢?“我说,”不会的,因为它的高度不适合放在里面。“”那甜杆儿有多高呢?“”一人多高。“”一人多高是多高呢?比大人还高吗?“”对的。“”比大人高多少?“”还要高出一米多。“聊着,走着,爷爷忽然想起了菜市场内有一个卖自产自销蔬菜的地方,以前好像在那里见过。走,去看看!可是到了那里遇到的又是失望,只有两份买菜的,其余是空荡荡的摊床。一条街走到头了,还是没有看到卖甜杆儿的。于是只好悻悻然返回吃饭。
没买到甜杆儿,大家却说了一顿饭的甜杆儿,以至于由于分神,孙子竟在不经意间碰掉了饭碗,把一碗饭扣在了地上,让我见识了啥叫食不甘味!
俗话说“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第二天奶奶上街回来,竟然带回来一兜甜杆儿!“甜杆儿!”听孙子看见甜杆儿时的欢呼,看孙子嚼甜杆儿的惬意,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
但我一根也没有吃,不是不好意思跟孙子抢,也不是舍不得对他乡遇到的老朋友下口,而是我的牙齿已经不给力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