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看的书是《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by曹天元(作者)
这本书过于精彩,知识点也够多,连数学矩阵都出来,知识点交叉对垒,一会对,一会又不对所以我不想按照上上周看的相对论那本书那样,把知识点归纳起来。 就从“人文”的角度谈谈“创新”的本质。
科学方面的创新(比如科技创新)往往比社会管理类(商业模式创新)的创新 更有“洞见性”。 所谓的“洞见性”,看了这本书,我给的定义就是“改变世界的深度和广度更彻底”和“能够铸造更高的竞争壁垒"。 而在科学技术创新领域又以“基础科学的创新”的“洞见性”远远高于“应用科学的创新”。
比如牛顿写了《光学 》是一本划时代的作品 ,几乎可以与 《原理 》并列的伟大杰作 ,在之后整整 1 0 0年内 ,它都被奉为不可动摇的金科玉律 。
但是任何某一时点的创新都无法“永远”的以逸待劳。 “创新”变成“守旧”的速度 由于信息传播速度、知识的富集能力的大规模的提升而变得越来越快了。正如谷歌的自我总结那样: “洞见性”不够的“创新”结果往往就是“失败”。 但是因为有“洞见性”是如此稀缺和难以界定,所以大把大把的资源和资本都继续耗费在“洞见性”不够的“创新”上。 关于商业模式的创新,曾经有个小案例:说让你把梳子卖给和尚,要如何卖? 结果就出来各种“创新”的主意: 比如把梳子变成头皮“痒痒挠”,把梳子变成“送给女事主”的开光法器等等。 我记得我刚开始做这个题目的时候,还真在那里动脑筋想方案呢,当然还有很多人想不出来的。 若是看了量子物理“史话”后,那基本就会觉得那些“创新”都基本是“笑话"。
所以与其追求“创新”的数量,不如追求“创新”的质量,质量体现在“洞见性”。 而“洞见性”是可以被迭代升级的。所谓的迭代升级 就好比 正是这些科学家的发现,才能让后来的科学家在这个基础上 通过各种放射射线扫射原子 质子 中子 ……
1 8 9 5年 ,伦琴 ( W i l h e l m K o n r a d R o n t g e n )发现了 X射线 。 1 8 9 6年 ,贝克勒尔 ( A n t o i n e H e r n i B e c q u e r e l )发现了铀元素的放射现象 。 1 8 9 7年 ,居里夫人 ( M a r i e C u r i e )和她的丈夫皮埃尔 •居里研究了放射性 ,并发现了更多的放射性元素 :钍 、钋 、镭 。 1 8 9 7年 , J . J .汤姆逊 ( J o s e p h J o h n T h o m s o n )在研究了阴极射线后认为它是一种带负电的粒子流 。电子被发现了 。 1 8 9 9年 ,卢瑟福 ( E r n e s t R u t h e r f o r d )发现了元素的嬗变现象 。
而事实上我们有太多的“创新”就好比“一次性内裤”似得只是用来“短时间遮羞"用的。
“有洞见”的创新需要高端人才, 不是靠砸钱砸出来的。 高端人才 能搞出“有洞见性”的 创新 首先需要“passion"热爱,然后需要的是价值观相仿,志同道合的合作方,再加上一个“热情关怀 包容”的导师。 量子论的“教父” 尼尔斯·波尔 就是这样的导师。
哥本哈根的自由精神和学术气氛在全欧洲都几乎无与伦比 ,而这一切又都和尼尔斯 •玻尔这位量子论的 “教父 ”密切相关 。毫无疑问在哥本哈根的每一个人都是天才 ,但他们却都更好地衬托出玻尔本人的伟大来 。这位和蔼的丹麦人对于每个人都报以善意的微笑 ,并引导人们畅所欲言 ,探讨一切类型的问题 。人们像众星拱月一般围绕在他身边 ,个个都为他的学识和人格所折服 …
而另一个奇才英国人 牛顿的性格是以小气和斤斤计较而闻名的 ,从他对胡克一生的攻击和敌视,还有和莱布尼兹关于微积分发明的争论中可见一斑 。胡克终于在 1 7 0 3年众叛亲离地死去了 ——所有的人都松了一口气 。这也为牛顿不久后顺理成章地当选为皇家学会主席铺平了道路 ,他今后将用铁腕手段统治这个协会长达 2 4年之久 。牛顿作为“高级人才领袖”虽有才华 但却心胸狭窄。不知道和英国快速从世界科学中心让位出来有无直接关系。关于牛顿 有一篇很搞笑的文章当智商高到一定程度 情商就不重要了
现代科学创立之初 ,也就是 1 7 、 1 8世纪的时候 ,英国是毫无争议的世界科学中心 (以前是意大利 ) 。牛顿作为一代科学家的代表自不用说 ,波义耳 、胡克 ,一直到后来的戴维 、卡文迪许 、道尔顿 、法拉第 、托马斯杨 ,都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大科学家 。但是很快 ,这一中心转到了法国 。法国的崛起由伯努利 ( D . B e r n o u l l i ) 、达朗贝尔 ( J . R . d ' A l e m b e r t ) 、拉瓦锡 、拉马克 ( J . B . L a m a r c k )等开始 ,到了安培 ( A . M . A m p e r e ) 、菲涅耳 、卡诺 ( N . C a r n o t ) 、拉普拉斯 、傅科 、泊松 、拉格朗日 ( J . L . L a g r a n g e )的时代 ,已经在欧洲独领风骚 。不过进入 1 9世纪的后半期 ,德国开始迎头赶上 ,涌现出了一大批天才 :高斯 ( C . F . G a u s s ) 、欧姆 ( G . S . O h m ) 、洪堡 ( A l e x a n d e r v o n H u m b o l d t ) 、沃勒 ( F . W o h l e r ) 、亥姆霍兹 、克劳修斯 、玻尔兹曼 、赫兹 、希尔伯特 ( D . H i l b e r t ) . . . . . .虽然英国连出了法拉第 、麦克斯韦 、达尔文这样的伟人 ,也不足以抢回它当初的地位 。到了 2 0世纪初 ,德国在科学方面的成就达到了最高峰 ,成为了世界各地科学家心目中的圣地 。柏林 、慕尼黑和哥廷根成为了当时自然科学当之无愧的世界性中心 。我们在以后的史话里 ,将会看到越来越多德国人的名字 。从量子物理发展史看“创新”
想加入更多乐读创业社的活动,请访问网站→ http://ledu.club
或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leduzhe
从量子物理发展史看“创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