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LSM树的原理
讲LSM树之前,需要提下三种基本的存储引擎,这样才能清楚LSM树的由来:
-
哈希存储引擎
是哈希表的持久化实现,支持增、删、改以及随机读取操作,但不支持顺序扫描,对应的存储系统为key-value存储系统,如Redis。对于key-value的插入以及查询,哈希表的复杂度都是O(1),明显比树的操作O(n)快,如果不需要有序的遍历数据,哈希表效率是很高的。 -
B树存储引擎
是B树的持久化实现,不仅支持单条记录的增、删、读、改操作,还支持顺序扫描(B+树的叶子节点之间的指针),对应的存储系统就是关系数据库(Mysql等)。 -
LSM树(Log-Structured Merge Tree)存储引擎
和B树存储引擎一样,同样支持增、删、读、改、顺序扫描操作。而且通过批量存储技术规避磁盘随机写入问题。当然凡事有利有弊,LSM树和B+树相比,LSM树牺牲了部分读性能,用来大幅提高写性能。
通过以上的分析,应该知道LSM树的由来了,LSM树的设计思想非常朴素:将对数据的修改增量保持在内存中,达到指定的大小限制后将这些修改操作批量写入磁盘,不过读取的时候稍微麻烦,需要合并磁盘中历史数据和内存中最近修改操作,所以写入性能大大提升,读取时可能需要先看是否命中内存,否则需要访问较多的磁盘文件。极端的说,基于LSM树实现的HBase的写性能比Mysql高了一个数量级,读性能低了一个数量级。
LSM树原理把一棵大树拆分成N棵小树,它首先写入内存中,随着小树越来越大,内存中的小树会flush到磁盘中,磁盘中的树定期可以做merge操作,合并成一棵大树,以优化读性能。
以上这些大概就是HBase存储的设计主要思想,这里分别对应说明下:
- 因为小树先写到内存中,为了防止内存数据丢失,写内存的同时需要暂时持久化到磁盘,对应了HBase的MemStore和HLog
- MemStore上的树达到一定大小之后,需要flush到HRegion磁盘中(一般是Hadoop DataNode),这样MemStore就变成了DataNode上的磁盘文件StoreFile,定期HRegionServer对DataNode的数据做merge操作,彻底删除无效空间,多棵小树在这个时机合并成大树,来增强读性能。
二、HBase 的 LSM 实现
1、WAL 预写日志支持
类似与 binlog 的作用,在写入 MemTable 之前,往 WAL 写入日志,避免宕机出现的数据丢失的情况发生。因此 HBase 算是一个不错的可靠性存储。
这里有个很有趣的地方,某些测试环境下,机械硬盘的顺序写性能会高于对内存的随机写。因此 WAL 的写入性能是非常可观的,我们不必对此过于介怀。
2、Minor vs Major Compaction
(1) Minor Compaction: 根据配置策略,自动检查小文件,合并到大文件,从而减少碎片文件,然而并不会立马删除掉旧 HFile 文件;
(2) Major Compaction: 每个 CF 中,不管有多少个 HFiles 文件,最终都是将 HFiles 合并到一个大的 HFile 中,并且把所有的旧 HFile 文件删除,即CF 与 HFile 最终变成一一对应的关系。
3、BlockCache
除了 MemStore(也就是 MemTable) 以外,HBase 还提供了另一种缓存结构,BlockCache。
BlockCache 本质上是将热数据放到内存里维护起来,避免 Disk I/O,当然即使 BlockCache 找不到数据还是可以去 MemStore 中找的,只有两边都不存在数据的时候,才会读内存里的 HFile 索引寻址到硬盘,进行一次 I/O 操作。
4、HFile 的数据结构
参考:http://hbasefly.com/2016/03/25/hbase-hfile/
5、Bloom Filter
HFile 文件中包含了一个 Bloom Block,这个是用来做布隆过滤的。Bloom Block 的数据是在启动的时候就已经加载到内存里,除了 Block Cache 和 MemStore 以外,这个也对 HBase 随机读性能的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生成 HFile 的时候,会将 key 经过三次 hash 最终落到 Bloom Block 位数组的某三位上,并将其由0更改成1,以此标记该 key 的确存在这个 HFile 文件之中,查询的时候不需要将文件打开并检索,避免了一次 I/O 操作。然而随着 HFile 的膨胀,Bloom Block会越来越大。
HFile 包含x 和 y 两个数据的情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