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孩子处理情绪,这是父母无边无际的自恋。
没学心理学时,父母经常有这种低级自恋:我做得这么好,你怎么还有情绪?
学了心理学、身心灵、PET各种方法,自恋升级了:孩子有情绪,我有对峙方法,我用高级的方法,处理掉孩子的情绪。你看,无论孩子有什么情绪,我都有方法跟孩子对话,一步一步做练习,孩子情绪就平复啦。
本质都是没有边界感的自恋 —— 我总可以做些什么,让我的孩子保持在情绪良好的状态。我是多么优秀的父母。
自体自恋的本质是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没有客体意识:世界应该跟我想象中一样。
那么孩子当然也要状态良好如我所愿,有了情绪也要在我的引导下平复。在这样的自体自恋中,孩子并不是拥有自己的世界、拥有丰富情绪体验的独立个体,而是需要被处理的问题。就像一个手机,它应该总是好好的在那里,坏了就及时被发现,及时被修好。
如果真的把孩子看作独立的存在,父母看见孩子有情绪,会知道那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体验它的生命历程。就像你看一块雨云,它从淡色,到积聚更多水汽,逐渐深色凝重,甚至电闪雷鸣,雨挥洒之后又散去,再变成白云。
你不会觉得这块云需要被处理,你知道那是无常的自然现象。孩子也一样,孩子的世界并不永远平静,孩子也在经历自身的爱恨情仇,分辨现实和幻想,从一次次的自恋幻想破碎,回到坚实的内在中心,学习现实边界。同时因为经历过丰富的情绪感受,而拥有同理心和智慧。这是孩子的修行。
那么孩子有情绪时,父母毫无意义吗?不是的,父母非常有意义,这个意义体现在,父母自身的修行。父母稳在自己的中心,不被孩子的情绪带入剧情,不自恋的觉得自己应该解决孩子的情绪。父母有现实界限感,知道孩子不是受我掌控的。情绪只是无常的生灭变化,怎样都可以。
这就是父母能够给孩子最大的帮助,如同大地一般坚实,孩子在上面摸爬滚打,怎样都可以,都有活路,没有必须怎么样,没有怎样才是对的。孩子从父母的稳定和放松中,内化了这种觉察能力:情绪不是我,我只是体验了情绪的升起,情绪的褪去,我的内在是永恒没有问题的。
可能写到这里,有人会问,如果是孩子需要父母帮助呢。比如文中父母很尊重孩子啊,特意问了孩子是否需要帮助处理情绪,孩子说了需要,父母才介入的。
养过孩子的人都知道,孩子多么容易配合父母演戏,满足父母的自恋。孩子发现,当我配合妈妈把自己的情绪处理掉,妈妈会很满足,其实是妈妈需要处理掉这个情绪。孩子很快就会顺从妈妈,表示自己确实需要妈妈的帮助。就好比有的父母热衷于教孩子学习,显示自己的聪慧,那么孩子很快就会配合父母,变成一个榆木疙瘩,死学不会,把“聪明的位置”让给父母。
如果父母自身是稳定放松的,孩子真需要父母的帮助,绝不会张不开口。孩子会主动表达,父母也会自然收到,很多时候,父母只是看见了,知道了,孩子就平复了,因为孩子被看见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