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见你,是凌晨时分仍然清醒的火锅香气。
凌晨到达。和朋友一起挤在酒店接送的小汽车上,疲乏至极。但没过多久,身体被不断起伏的坡路触发了唤醒机制,睡意开始逐渐散去。
这是我第一次观察这座城市。熙攘的食客,餐具间碰撞的清脆,还有火锅底料的麻辣气息纠缠着夜风汹涌地灌进车厢。不同于其他机场周围的冷清,这才刚离开航站楼不到5分钟车程,一家又一家红红火火的火锅店猝不及防地在窗外闪过。照这个时间点来看,有些江湖味道了。
都说吃在重庆,所以我们的每日指标是一顿火锅起步。鸳鸯锅、九宫格,鱼火锅、牛肉火锅、串串锅等等通通解锁一遍,一个字评价就是「非常爽」。作为火锅只敢吃微辣口味的底层人民,在这里的一点点干辣椒和花椒就足以让沉睡已久的味蕾得到了很好的刺激和满足。
要说它与其他地区的火锅相比不同点在哪,我想应该不能简单地局限于辣度而谈。两广地区的「打边炉」习惯在冬季进补,汤底以原始的食材熬成,讲究的是驱寒养生。而川蜀地区中的代表重庆似乎更偏爱一种厚重的直接的、不拘小节且酣畅淋漓的热烈氛围和饮食文化。
即使在最热的三伏天里,他们仍十分热衷于火锅。
所有令唇舌冲上云霄的烟火,都不输尼古丁。
2 “迷雾迷雾在迷雾,我惊觉自己在原地踏步。”
最近看了《疯狂的石头》。还是06年上映的电影。其实之前有听说关于它的口碑不错,只是愚昧地对片名持有偏见,一直没有去触碰。好在我在排队坐索道的时候,看到了海报上宣传曾在这拍摄过的影视作品,终于有了要把它拾起来的想法。这么看来,两个小时漫长的等待也算不上一无所获。
重庆以山城闻名,而长江和嘉陵江的两江流经,更是将这座依山而建的城市再次割据成相对分离的区域群落。电影就很好地展现了这特有的条件下人们的日常出行方式。开片就从内部车厢到外部索道,从近景拉到远景,多视角地刻画了这个被江水割据的城市是如何影响着长江两岸人民的出行。尽管现在的重庆交通模式日趋多样化,穿楼而过的城市轻轨,越来越稠密的地铁网络,缆车早已不再是当地市民出行的最优选择。而时至今日仍固执地保留着这最后一条索道,也许是保留的更是这巴山蜀水自然环境下最原始简单的交通文化吧。上有缆车索道,下有交通轨道,这些都是重庆人民与自然环境抗争后相互妥协后的必然产物。与我国东部地区得天独厚的平原地形迥异,山地和丘陵几乎是重庆在地形版图上的全部面貌。坡道与桥梁在这里随处可见,你几乎无法找到一条平坦顺直的公路,以至于忍不住感叹:“要是我在重庆考坡道定点必须被挂啊!”「疯石」也正好印证了这点。包哥在路上开着厂里的车,被正好经过的缆车正好掉下的易拉罐砸碎了窗玻璃,气得忘拉手刹就下车了,于是车子一路疯狂溜坡,直至惨烈地撞上别人的车。
重庆是多维立体的。你永远不敢明确地说出自己所处的位置是第几层,直至站在电梯面前。每一层的出口都伸向一条条生动且完整的街道,街道上都上演着一帧帧最稀疏平常的生活图景。这里,到底是云层还是雾里。
3 巴山夜雨过后,云雾住进了早上的山城。
必须提及的是,夏天的重庆真的很爱下「睡眠雨」。
什么是「睡眠雨」?
是我本人起的名字,你要叫它「睡觉雨」也没人反对。
刚来的时候,我会把洗好的衣服都晾到外面的露台。结果第二天早上出来一看,天地一片湿漉漉的。明明没看见下雨,微弱的太阳光似乎也叫嚣着我是无辜的。后来才知道,江北嘴这边正好邻近嘉陵江与长江汇合处。重庆地处四川盆地的外缘,北有大巴山脉的阻挡,脚下流淌的两江也不甘示弱,强强联手为降雨提供了充足的水汽。一周里有5天夜间下雨好像也变得顺理成章起来。
重庆地势起伏大,我们订的公寓又在42层,所以每天趿着拖鞋直奔露台看江景成为大家起床后心照不宣的第一要务。在这里,你可以清楚地俯瞰到嘉陵江的近景,以及横亘在江水之上的黄花园大桥。每天,无论在早晨还是在中午,都能看到一辆辆五颜六色的汽车像缩小的模型玩具拥堵在桥上,它们只能气急败坏地发出鸣笛声,此起彼伏;还能看到江面上久久不肯散去的白雾,直至它背后的日光一点一点地挣脱出来,然后才朦朦胧胧地铺满江面。
<下午1点和晚上7点的重庆图: chiai/2018.06.15
文: chiai/2018.06.3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