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图书馆翻书的时候看到了这本,稍微看了一眼,觉得把敏捷写的比较通俗易懂,便想借来给其他小朋友看看方便知识入门。但实际也不知道借书的小朋友究竟看了没有,怕是没有,说是写的啰嗦,看不下去。于是,我这周便把这书看了一下,整体感觉还是可以的。作者是台湾的,整体风格比较轻松诙谐,文字里很多台湾的味道,举例子也很多乡土特色,整体非常接地气,不像一般介绍敏捷导入的书,一开始先原则,价值观,角色,四会等等。
烽烟中的敏捷作者根据实际的经验,推荐了SCRUM+LEAN(看板)+XP相结合的敏捷方式,根据项目情况选取适合项目自身特点的实践方法。SCRUM和XP一个重项目过程管理,保证能给出最有价值的可用产品,另一个重项目具体技术实现,保证能高效给出高质量的产品,再加上看板WIP控制、自働化、改善等的概念,让整个敏捷运作方式可以适合移花宫用于同时开发新功能又要兼顾修复既有产品的情况——实际大多数项目都是这样的情况。除了介绍敏捷相关实践,书里还有许多篇幅在介绍软件工程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比如软件架构设计,问题领域与解决方案领域,软件易用性等等算也是本书的一些特色。
摘了一些比较有感触的点:
1、关于勇气——勇于改变才会进步
敏捷转型其实是一种改革,改革的关键在于组织中每个人的观念,人的观念改了,制度自然就改了。只是观念是天下最难改的东西,它需要时间,但是最重要的是勇于改变才会进步——停留在港口的船是安全的,但那不是造船的目的。
让我想起最近公司转型变革过程,从具体行动的变化渐渐转变为习惯的变革再进一步深入到观念开始变化,整体的过程让很多人很难受,很多人受不了离开了,但是我总感觉这是一个重新塑造自我的机会,所以我一直觉得我应该沉下心来。
2、关于失败——完美是从失败中持续学习过程
结合勇气,我们需要允许其他人犯错的勇气,因为这是学习的唯一方法。但是,需要尽早且频繁的失败;快速失败后,从失败中迅速学习改进;失败也是一种可选项,只要能从失败中持续学习就不怕失败。
同时,“完美”是一个动词,而不是一个名词。完美是在一个个失败之后逐渐改进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想起公司几年前的口号,XX年要成为卓越企业。诶呦喂。。。
3、关于软件过程——软件是长出来的,不是组装起来的
Building Software是大家普遍数值的软件开发模式,认为软件可以和硬件生产医院,规格(需求)确定后,寻找不同零件供货商,把零件进行组装后变成产品。而其实,软件开发过程更像是种菜,种花,需要开发人员每天细心呵护,才能慢慢成长(Growing)。翻土、插秧、施肥、灌溉、修剪、除草、抓虫、防风、防寒等一样功课都不能少,这样才能种出好作物来。所以软件开发过程和种田的道理是一样的,无法靠“组装”来生出产品。
所以现在流行说程序员是码农,我觉得是非常贴切的。程序员就是在照料着作物的农民,这应该是对程序员的赞誉而不是自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