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小的单元开始,我们继续研究“自我实现的预言”的心理机制。之前我们都是从自身出发,今天开始,我们从外界,他人,特别是从“权威的影响“这个角度来更深刻的认识自我实现的预言的心理机制。
为什么说这个角度很重要呢?为什么他人对我们的看法和期待会对我们有影响呢?
我们在童年时期,身体尚不够强壮,精神力量也不够强大,并且对自身和外界的觉知与认识也不够完整和深刻,此时,我们对自身的认知更多是来自养育者的评价和总结。而因为“自恋”,即维护自身正确性的心理机制,我们会不断的主观验证这种认知,也就是,我们在不断的证明,曾经养育者的“预言”是正确的。
养育者,也就是我们早期生命中的权威。权威对我们的影响,还有另一个更加学术的名词: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叫做罗森塔尔效应。
想必对心理学稍有了解的人,对这个概念都不陌生。如果不熟悉的话可以在百度上搜索一下。这个心理机制来自早期的心理学实验:谎称一组经过评测的学生,其能力和智商高过另一组的学生。然而实际的情况是,这两组学生都是随机挑选出来的,并没有真的进行任何测试。然而一段时间后,第一组学生的成绩真的提高了。但有意思的是,校方只是将这个结果透露给老师,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那么学生的成绩为什么提高了呢?
这很可能是来自老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不经意的流露出的期待和肯定。
所以这个心理机制,简单来说,就是权威的期待,对我们的命运,即人生走向起到了重要的影响。这里的权威不仅仅是指早期的养育者,如父母,还可以是学校,名人,等有威望有社会资源和社会影响力的一方。
在这里需要提一下的是,我们的心理学老师很强调原生家庭对一个人成长的影响,所以Ta的理论中也特别强调作为父母的权威的影响。但这一点上我与老师是有分歧的,我虽然认同原生家庭对一个人未来的成长有关系,但我认为一个人后天觉知所唤醒的力量更重要。尤其是在一个人成年以后,需要的是从身体和经济上的独立,过渡到精神和意识上的独立。这是“我找到我,我成为我”的关键一步。
而并不需要生硬的,刻意的切断与原生家庭的关联。(事实上连“原生家庭”这个说法本身我也不是非常赞同,让人有一种很“老旧”,“过时”的感觉。)
今天这一篇的内容,并不是要强调权威对我们的人生走向即命运,真的会起到什么决定性的作用。我觉得大家在学习和认识自我的过程中,需要了解除了我们自身的看法,我们也需要觉知这些看法也有来自他人和外界的成分,并且这些对我们的影响,可能超过我们以为的。
我们在学习心理学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锻炼自己对一些隐性的,平时被我们忽略的东西的敏锐觉知。既不是夸大它们的作用,也不是无视它们的存在。当你能够敏锐的对其有觉知时,就是改变自己的开始。
延展:
我们能不能反过来想一想,是否自己的言行与态度,对身边的某些人来说,也是一种“权威的影响”呢?当我们觉知到这一点时,你能不能利用这一点,对身边的人做出正向的,积极的影响呢?
我想起来最近常常说的一句话是:你曾经受过的委屈和挫折,放在整个人生这个长时段来看的话,会发现它们有其“历史使命”,它们终将成为成就我们的,一种特别的“祝福”。
这是很积极的“自我实现预言”,因为它让我对那些生命中发生的不好的事情,有了另一种乐观正向的看法。少了抱怨,少了悲伤,人生就更少发生会让人抱怨的事情。
这是不是也是一种积极的“自我实现预言”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