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两天就得出国了,所以这两天回了趟老家,把孩子送回老家去。而日夜陪伴孩子的我,在晚上十点多哄孩子时总会把自己先哄睡着了,导致读读写写的计划被搁置,心里也着急,这不,今日返郑,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拿出电脑,想写点东西。
本来我跟班上的窦泰然同学约定好了,要每人每天写一篇文章。窦泰然每天准时给我发送文章,如果我给了他主题,他还会根据我指派的主题完成文章。他每天也在写作业,上辅导班,体育班,读书,过着忙碌而充实的生活。而我,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就搁置自己的计划,比起一个13岁的孩子,我真是羞愧!
说起窦泰然坚持每天写一篇文章这事,他妈妈告诉我他开始也是拒绝的。谁写谁明白,平常不写文字的人,拿起笔真的是弱小无助又可怜,用一个字形象描述那个过程就是:憋。还记得他给我发来第一篇文章时,可怜的300字,但都足够精华,我明白他一定也是花费了很多的心血的,于是我鼓励他加入事例,写成记叙文。很快,修改稿就发过来了,标准的初中生600字文章,我看了甚是满意,但同时为他第二天的作文隐隐担心。第二天,一个名为“生活中的物理”的文档跳了出来,当时是早上6点零4分,好早啊!我激动得睡意全无,立即打开文章:原来,他最近去试听了一节物理课,对物理非常感兴趣,便写了写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理常识。主次分明,主要介绍了汽车灯中蕴含的光学知识,让我都学到了不少!语言质朴自然,读来非常流畅。作为一名读者,我能感受得到这篇文章是一气呵成的,而不是“憋出来”的。但美中不足的是:字数不够。于是我给他妈妈回复:他的作文写的特别有意思,读得我意犹未尽,就在想要知道更多生活中的物理知识时,突然没了!妈妈给他又是鼓励又是要求的,第二天再发过来的“美食”文档,我打开那一瞬就释然了,篇幅更长一些。接下来的“环保”“爱国”还有在我要求下写的“运动与伤病”“袁隆平事迹感想”都越来越流畅了,几乎看不到拼凑的痕迹,字数也差不多能达到要求。而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对于字数,不能刻意强求,先本着写作的原始冲动来,感想写完就止,不必“画蛇添足”,生拼硬凑。写得多了,感情会抒发得越来越多,字数自然就不是问题了。
对于写作,我个人的感受是:日常的点点滴滴使得我们总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这种情绪就是我们写作的素材。而真的没东西可写的时候,就去读书,读书会带给人思考,实在不行就写读书总结,读书笔记,写着写着,就写出东西来了,而写久了,就会在文字里发现一个自我,那种感觉很奇妙。 对于写作,果戈里如是说:“没有什么,你就拿起笔写:我今天什么都写不出来,我今天什么都写不出来,我今天什么都写不出来,总这样写,最后就写出来了。” 今日埋头造字的少年,你所有的付出一定会在将来某个不经意的时刻回报你,现在微小的一束光,日后一定会在你迷茫的时候照亮你前方的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