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穿自己的鞋,走自己的路

穿自己的鞋,走自己的路

作者: 惠风畅叙 | 来源:发表于2022-10-28 09:48 被阅读0次

我本就独一无二,我就是我。我是无与伦比的。宇宙万物也无法有损我的独特性。

    ——泰戈尔

    有一天,苏菲派智者纳斯鲁丁(Nasrudin)在一家店外驻足,询问店主有没有做鞋的皮革。“有。”店主说。纳斯鲁丁又说:“有钉子吗?”店主答说:“也有。”然而,这位圣贤又问:“有染料吗?”店主又回答说:“有。”纳斯鲁丁问道:“那为什么不自己做双靴子?”

    作为伊斯兰教神秘主义教派,苏菲派在教义经典中将智者纳斯鲁丁描绘为一个类似许多其他智者的大智若愚之人。他们帮助我们反思一些理应显而易见的事情,但这些事情常常被我们忽略。在这种情形下,纳斯鲁丁试图提醒我们认清一个重要事实: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你的内在已经武装的够好,能够让你走的够远,前路也够宽广。你只需将你的人生片段用一种绝无仅有的方式拼凑起来。没有人能够为你创造人生或者代替你表达你的独创精神。

    生活从来没有万能的配方,像万金油一样去配适所有。生活不是机械死板的,你也不会束手待毙。你理应要自我发现,自我表达,找到自己的人生配方。因为任意两个人,他们人生的答案,甚至面对的问题都截然不同。

    最终,生活召唤我们接受生命中的重要角色。然而,我们很容易陷入一种旁观者模式,任由他人指手画脚,告诉我们应该如何举手投足,如何吃穿,如何购物,信奉何种信仰,甚至如何才能幸福。依赖身外之物来指引我们人生的方向,这种依赖感根深蒂固,它不仅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困境,同时也是所有时代的困局。各个时代的名人们大费周章地使我们逃离这种懈怠自得。不要盲听盲从,要去检验它们。将之应用于你的生活,不断实验。生命就是个实验室,你的亲身经历无可替代。

    比如,几千年前,佛陀告诫其弟子:你们个人的进步及你们团体的成功都不依赖于我。当他圆寂之时,他说:“圣光照耀你们的心扉……除了自己,不要寻求他人庇佑。”这不是东方独有的理念,这个理念世界通行。

    一篇早期的基督教文章,与佛陀的观点不谋而合。这篇文章可能写于二世纪末。“点燃自己内心的火种。不要熄灭它……像敲门一样叩击自己的心扉。在自己的心路上大步直行。因为如果你在自己的心路之上直行,你就不会迷惘。”在此之前,耶稣给予启示,让人们透过内心寻求答案,因为上帝的国度既在你心深处,又在你身之外。另有一篇文章引用耶稣的话:“倘若你诱发内心之光,你终将自救。”同样地,著名的穆斯林哲学家安萨里(Abu Hamidal-Ghazali)写过下面的话教导人们自我依赖的重要性:“只有你与自己最亲近,倘若无法了解自己,那你又能通晓什么呢?”再近期一点,甘地(Mohandas Gandhi)将之概括为:“在这个世上,我只受制并听命于我内心的低语之声。”世间圣贤用这样那样的教诲指出这样一个事实:不论你的幸福,还是你的心灵成长,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而不是他人选择的结果。

    我尊重我的人生导师,然而,我也有自己的疑惑和问题,我要自己寻找答案,塑造自己的人生。

    你或许认为,虽说靠自己也很棒,但是难道我们不需要他人庇护、指引我们前行?这些难道不应是圣贤之为吗?确实如此,此处正是矛盾所在。我们的确需要导师,并需要别人的支持,他们以形形色色的样子存在(诚如第四章中我们探讨过的),正如神秘的苏菲派代表人物鲁米坦言:前行之路若没有向导,两日的路程也要走上百年。

    不管是雄心勃勃的芭蕾舞者、金融奇才、初为人父母者还是修行者,你都需要向导引路前行——而且你也要自力更生。向智者寻求指引,向圣贤寻求鞭策,但要明白,他们是为了指引你寻求你自身的睿智,激励你审视自己的内心,发现自己的优势,成为你自己心目中的伟人。就像纳斯鲁丁的例子,良师会指示你发现你自身店铺里的皮革,钉子,染料,他们会指明待完成的工作。然而他们会要你自己制作靴子。师父教你开场,剩余的靠你自己。

    尊重自我风格

    倘若你想发掘并奉献自己的天分,你必须珍视自己,为自己的声音喝彩。完全依赖他人,就像穿着借来的鞋走远路。如果你曾经穿过别人的鞋子远足,或者穿着不合脚的新鞋远足,就能明白我的意思。如果鞋太小或太大,那会很不舒服。如果你长时间远足,就会起水泡,最终太疼,你走不了路。当你逼迫自己削足适履,就会如此痛苦。解决之道就是:穿自己的鞋,用自己的步率走路。

    不可否认,在这一点上,我有些固执。生活因而毫不吝惜地教训我,让我学会信任自己,做自己。一次大教训,伴随着一个壮阔的风景。一次,我和两位友人在怀俄明州杰克森洞(Jackson Hole)峡谷附近美丽的特顿山脉(Teton Range)远足。两个友人都比我高大,他们步伐轻松,比我走路要快。当时我没有想到他们天生腿长魁梧,能像山羊一样攀登险路。相反,我责怪自己没能跟上他们的步伐。我暗自思量:“我有问题,我身体不够健康,如果我再努力一些,我就能跟上。”我这样做了,我努力,再努力。我的策略奏效了,然而远足到一半,恶果就来了。不知不觉中我扭伤了自己的髋部。当时疼痛还在忍受范围内,直到我们开始下山,我每走一步都疼痛无比。疼得太厉害了,我连小背包的重量都没办法忍受,我的朋友不得不帮我背起来。最严重的是,我一路胃疼,在回家的路上一直不舒服。

    当天的景色、气味或声响,我记得不太清楚。除了疼痛,我能想起的不多。为了费力跟上别人,我丧失了旅途的乐趣。但是我的确学到了宝贵的一课:如果你不按自己的步伐前行,结果只会使自己受伤。这么多年以来,有时候当我想要采取行动,不按自己的风格、自己的速度行事或者不遵循自己的目标,我就会回想到这次经历。有那么几次,我真希望自己能够更早想起这次事件,这样就会免得我忍受辛劳,再次学习自立。

    你将扮演谁的角色?

    当你穿着别人的鞋走路,遵循别人的步伐,走上他人的征程,那么你就没有尊重真正的自我。当你不做自己的时候,你就没法心平气和。对我们中的有些人而言,这将会是一个非常惨痛的教训,他们的生活是周围人认为他们应该过的生活,这些人包括父母、配偶、男女朋友、自己效仿的人、老板、或是商业伙伴。最后某天醒来,才思索为什么我们的人生如此悲惨。踏上自己的征途,并“心平气和”,这并不意味着你不会历经挑战,挑战依然存在。生活就像一个睿智的教练一样,它要求很高,总会敦促你超越自己的极限,从而增强你的能力,去给予,去接受。当你承诺过上自己的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给予,你遭遇的挑战,就将成为你计划的一部分,而不是别人的挑战。

    在古老的《薄伽梵歌》(字面意思为神之歌)中,印度大神奎师那(Krishna)与勇士王子阿朱那(Arjuna)在一次有名的会谈中,探讨了人生的真理。两人的对话发生在战场上,阿朱那和他的兄弟们做好了准备,要从篡权者手上夺回他们应得的祖先的王国。矛盾的是,奎师那答应在战场上同时给两方提供帮助。他将自己的兵力借给阿朱那的敌人,同时他又为阿朱那驾驭战车,并成为阿朱那的个人护卫、以及智囊。

    战争即将开始,阿朱那仔细查看了对手。在敌方的武士中,他发现了自己的亲属以及旧朋。虽然他深知自己是为正义而战,但一想到自己必须要做的事情,就让他悲恸欲绝。绝望和伤痛使他无法自拔,他的弓箭掉落到战车旁边的地面上。在战场之上,两军对峙,印度大神奎师那情真意切地向阿朱那解释道,阿朱那天生就是武士,这是他的使命,他必须去战斗。

    《薄伽梵歌》中的战争也许是真实事件,它也象征着我们所有人面临的斗争——让我们成为自己王国的主人,掌控自己的人生,随我们的本性真实生活。奎师那告诉阿朱那,真正的战场存在于自己的内心。我们必须消除怀疑以及自私的欲望。他说,在生活的战场上,不要出于贪婪、憎恨、自尊自大、或者是个人利益而战。做你生来应该做的事情,应该出自于爱。大公无私、了无牵挂、为所有人谋福利,然后你就可以寻求安宁。阿朱那向郁郁寡欢的武士下达指令:“就算职责卑微或不够完美,也要履行你自己的职责,而不是完成他人伟大的事业。为自己的职责而死,虽死犹生,过别人的人生则生不如死。”

    这些言辞铿锵有力,几个世纪仍然回响阵阵,并向所有听到的人传达出明确的信息。两千多年来,《薄伽梵歌》鼓舞了成千上万的人们,让他们在阿朱那的故事中找到了自己的挑战,并在《薄伽梵歌》的故事中聆听了召唤,追寻真我。我们都以某种方式面临阿朱那一样的问题:我是应该接受命运的召唤安排?还是要因循守旧?我选择工作是出自工作给予的认可和报酬?还是因为这份工作能帮我实现我的天分?面对疑虑与恐惧,我会放弃努力?还是鼓起勇气行动?

    抵制众人的压力

    追寻真我,总伴随着一个额外的任务——抵住压力,不要随波逐流。对于这一点,爱默生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捍卫者。他呼吁大家“信任自我”。他写道:“相信你自己吧:每颗心都随着那强劲的丝弦跳动”。他对曲意逢迎大众的趋向嗤之以鼻。他悲叹道:“现在我们就是一群乌合之众”,他又说我们很难保持真我,“因为总会有人觉得他们更比你更了解你的使命。”爱默生指出,挑战并不只是存在于一个人独处之时,一个人的时候能够做自己很简单。真正伟大的人是那种“处于众人之中”,还能够完美轻松地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能够抵挡大众之势的唯一途径是为自己着想,开诚布公地对待自己的想法。当我们面临突如其来的干扰,或者连亲朋好友都想让我们遵从他们的理念,达到他们的期望,爱默生提出了一个简单直率的方法,对尊重自我进行了肯定:“从今往后我便是真理,我反对你们的习惯,我必须做自己。”最后,他说道,“除了你自己,没人能给你安宁。”

    伍迪·艾伦(Woody Allen)在他的一部最具艺术感的电影《西力传》(Zelig)中,将我们周围发生的这种随波逐流表现得淋漓尽致。顺从的字面意思是“一起形式化”,共同变成其他事物的形状,西力便拥有这样一种奇怪的能力。如果他跟胖的人待在一起,他自然变胖。如果他跟医生在一起,他就像个医生。他急切的想要融入其中,就像一条变色龙,他变成了周围人的样子。我想爱默生或许会欣赏这一拙劣的模仿。

    当今随着媒体触角越来越广,与以前任何时候相比,我们都要接受更多的意见。这些意见告诉我们,我们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应该如何行事,我们应该如何思索。这个群体更加庞大、更为耀眼。然而这群人永远不会支持你享有自由,以自己的方式光芒四射。他们永远不会支持你做自己。他们将竭尽所能重新再造你,使你黯然失色。他们的策略之一便是诱惑你,使你无法专注于自己内心最紧要的事情,让你专注于与自己完全无关的事情,这些事情看上去更有趣、更加精彩。

    我们的名人文化专注于明星,从而使得人们很容易被转移注意力。要体会这一点,只需看看极其成功的电视真人秀节目《美国偶像》和全球其他类似节目。别误会,看娱乐节目放松休闲是至关重要的事情,而且为他人的天分和杰出才能鼓掌叫好也是明智行为。崇拜偶像给予我们动力,激励我们成就更高。然而当我们迷恋于节目中的谁去谁留,我们就属于失利的一方,因为我们将自己宝贵的精力以及注意力转移到了偶像身上,而不是将这些宝贵的资源投入自身。另外,如果你总是哼着别人的调调,你就没法唱好自己的歌曲。

    做假设和信奉偶像

    从定义来看,偶像是虚假神明或者是我们盲目崇拜、极其爱慕的事物。我们经常认为偶像是人,然而,我们也可以有各式各样的偶像。偶像可以是除自己之外的任何事物——无论是人,团体,组织,个人物品或者信仰系统——你赋予它力量以及责任让自己愉悦。按这个定义,偶像可以是各种形式,可以是灵丹妙药、快速解决方案、或者是我口中所谓的“神奇的假设”。要是我得到那次升职机会。要是我生活的地方天气一直晴朗多好。要是我的孩子乖巧听话或父母或伴侣更好,那该多好。要是我能拥有平和安宁,要是老板能赏识我的工作,要是疾病能痊愈,要是有好男人和好女人走进我的生活多好,要是我能中彩票多好,那么我的人生将会圆满,我将能实现梦想。

    倘若你守株待兔,等待某人出现,静待某事发生,然后才采取下一步行动,那么你很有可能是步人后尘;你信奉的偶像拉了你的后腿。为什么这么说?就像禅宗所言,仅仅是因为“倘若你于心外之境寻求真理,你只会渐行渐远。”

    很少有人不信奉偶像,不做神奇的假设。我们深陷自己的生活方式,也许并没有意识到,我们信奉偶像并做假设,而且我们经常如此。在我的人生中,有时我踌躇不前,等着什么人或有什么事情能为我创造完美的情境,从而使我继续施展才能。我知道事情并非如此。不论周围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我们都必须找到施展自身才能的途径。倘若我们觉得当前的处境或目前所处的关系很难保持真我,那就应该改善处境,或者调整关系。偶像们所拥有的唯一真实的力量是我们赋予的,这力量来自于我们。当我们收回这项权利,我们就解放了自己的内心。

    谬论:

    除我之外的人或物能拯救我,让我的人生圆满。

    真谛:

    当我将偶像抛之脑后,我便可以自由表达自己富于创造力的内心世界。

    偶像,不管以何种方式存在,都是危险的存在,他们都是干扰。我们越相信他们非凡的力量,我们就越不信任自己的内在力量。有句著名的禅理触及了问题的关键:“逢佛杀佛。”

    这一表述是矛盾的,令人震惊,还离经叛道。这是因为禅理本就是打破我们传统的思维方式。其实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盲从偶像,也不要仅仅因为自己奉为楷模或心怀敬畏的人说了什么,而盲目将之视为真理。赶紧舍弃这样的观念:某个人、某个观点、或是某个组织,必然了解何为我的上上之选。不要倚赖身外之物而使自己无法叩问自己的心扉。别人给你的,予以尊重,但是要自己追寻真理,自己历练去寻找答案,尊重自己。

    保持平衡的秘诀

    尊重自己的声音

    你的独特天赋,理当与人共享,你的声音独特,本当被人倾听。花点时间思考,你如何看待自己的天分,以及你是否尊重自己的声音,触及这些问题。当你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要记住,你不只通过自己的行为分享你的天赋,同时也通过你是谁来展露你的才华。

    我欣赏自己的独特天赋吗?你拥有什么样的特质或才能可以去帮助别人呢?是你的快乐劲儿,你的同情心或者是耐性?你关注细节或者有能力召集众人完成一项工作?你作为音乐人、医者、老师、厨师、父母或教练的才能?这是你支持他人展露他们最佳才华的方式吗?(提示:如果你并不知道什么原因使自己独一无二,自己问自己:别人欣赏你什么?询问亲密朋友、伴侣、或者同事,让他们坦诚以告,他们最欣赏你的哪一点品质。)

    我赞颂自己的优点么?大多数人习惯于关注缺点,而不是为优点鼓掌叫好。为了帮助你赞赏自己,你真实的自己,把人们送你的所有卡片、电邮、书信都积攒起来,那上面都是人们对你表达的谢意或是告诉了你他们珍视你或爱你的地方。保留其他纪念物,这些能帮你想起自己的优点、成就、你给别人带去的欢乐。将这些东西放在一个单独的盒子或者文件里。我认识的一个人把她的文件夹称作“感觉良好的文件夹”。当你备受困扰、沮丧或者很久不展笑颜,就把积攒的东西拿出来看看。读一下里面的内容,提醒自己身上遭遇的所有风雨和创伤都不代表真实的自己。

    我在等待外在因素让事情“完美无缺”么?我们都希望生活中有什么人或事能忽然降临我们的生活,就像珠光宝气的仙女教母挥动魔杖让事情尽善尽美。圣贤一直教导我们,我们自己的思想、行为和抉择创造了我们生命的意义,而不是仙女教母、偶像或是敬重的老师。拿出一张纸,尽你所能用更多的词填空。“要是_______,我就能进步并快乐。”写完之后,逐条问自己,“我能采取什么具体步骤才能带来我想要的变化?”回答问题的时候,想到什么就是什么。不要设限。有点创意,你会讶异于自己对生活的掌控力如此之强。只要你愿意一试。

    我的待办事项里有什么?我们关注之事变成现实,这也是我们记下每日每周待办事项的原因。它们有助于我们集中精力。与做什么相比,同等重要的是,你是什么样的人。提醒自己,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在常规的待办事项边上,写上列表,列举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问问自己:本周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将自觉表现什么特质(比如耐心、诚实、欣赏、信任、自尊、跟爱的人共处时全情参与,凡此种种)?在那个星期,激励自己,有意表现出自己的清单中想表现的特质。

    我是谁?你远远不限于自己的待办清单。你远超自己所言,你远不局限于你的工作,不受制于你有的、或你欠缺的。为自己抽出一些时间安静下来,写下这个问题的答案:当你无所事事之时,你是谁?

文/帕特里夏·斯巴达罗

相关文章

  • 穿自己的鞋,走自己的路。

    我总觉得啊,这世上,最没用的两样东西就是韩剧和成功学。别人的男朋友和人家口袋里的钱,看得见摸不着,虚得很。 每个人...

  • 穿自己的鞋,走自己的路

    从前,每听说别人做成了一件什么事,我也会照样去尝试,妈说我老跟人比,其实只是一种天真,因为自己没做过,更没用这种方...

  • 穿自己的鞋,走自己的路

    周五中午,张老师在群里发了条信息:“最近发现,班里好多孩子用的全是昂贵的名牌钢笔,这样是否助长了孩子的攀比虚荣心?...

  • 穿自己的鞋,走自己的路

    我本就独一无二,我就是我。我是无与伦比的。宇宙万物也无法有损我的独特性。 ——泰戈尔 有一天,苏菲派智者纳...

  • 穿自己的鞋,走自己的路

    每个人脚 都有不同的尺码 只能穿适合自己的鞋子 剥足适屦 这是最愚蠢的行为 别人的鞋子再好 不合自己的尺码 千万不...

  • 穿自己的鞋,走自己的路

    工作上 一定要有自己的研究方向 一定要自己独立能做成一件事 一定要活的堂堂正正 一定要铆足劲尽早出成果 一定要做一...

  • 敖伟伟

    走适合自己的路,穿适合自己的鞋!

  • 穷理查宝鉴(头脑风暴2)

    上文提到了“与其穿自己的鞋走别人的路,不如穿别人的鞋走自己的路”,我朋友说“如果鞋不合脚呢?”,他现在就是鞋不合脚...

  • 穿合脚的鞋,走自己的路

    真正的幸福不是活成别人那样,而是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题记 生活中,有些时候我们总是攀比这攀比那,使我们自己...

  • 絮语03 | 生命,无法追随

    我们在生活中创造了两个“乌龙”:一个是穿自己的鞋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一个是穿别人的鞋走自己的路让自己步履维艰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穿自己的鞋,走自己的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flft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