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读完读书训练营共读的《沟通方法》,做了上万字的笔记摘抄,感觉似乎过了漫长的一个星期。趁着读书营还没开启新书,便犒劳自己又是看剧又是看小说。前晚随手翻到东野圭吾的《圣女的救济》,不知不觉便沉浸其中。
1.
我家大宝特别喜欢看这类侦探推理类的小说,特别是东野圭吾的书更是摆满了他的书柜。很多时候,看着满目的又是“死亡”又是“杀人”的书名,我的内心是抗拒的。
本身单纯地不喜欢这些容易令人䧟入负面情绪的书,更担心本就内向的大宝总是看这些书,会不会受到太多负面的影响,从而影响他的个性。但此时他已是身䧟其中,而且处于青春叛逆期,已经听不进我们的建议,该看的还是会看,该买的还是一本不落地买。
光囗头说说不行,我便试着去看这些小说,想从中理解大宝的思想轨迹。于是便让他推荐我看他认为值得看的侦探小说。他推荐了三本,一本是美国侦探作家劳伦斯·布洛克(Lawrence Block)的《八百万种死法》,一本是日本刑侦推理小说大师东野圭吾的《放学后》。看完这两本,我还是觉得这类书里多有涉及人性的黑暗面,看后负面情绪久久挥之不去。相比之下,我更愿意看一些阳光向上的,展现人性美好一面的书。
而大宝认为,生活中总是不乏这样或那样的黑暗现实存在,不管你想或不想,它就在那里,没必要自欺欺人。能认清现实,不被这些阴暗面影响,永保正直的品质和永远追随真理的心,才是真正的难能可贵。
虽然大宝说得也有道理,但我认为看多了黑暗面,多少会给心理带来压抑感,所以还是不宜多看此类书籍。但一时也说服不了大宝,也就没有和他继续探讨下去,后面他推荐的另外一本什么书,我没有去看。
2.
在网上图书馆,我偶然看到《唤醒生活的力量》文集,冲着这么积极阳光的书名,我点开来看,里面有东野圭吾和村上春树等作家的几篇文章,其中《圣女的救济》就是东野圭吾写的。
随意浏览了一下,被他层层伏笔的写作手法吸引,不知不觉被引导着不断往下看,并与文中警察一起费尽心机地推理其中作案细节。看到一半的时候,我按捺不住自己推理欲的爆棚,与大宝聊起了这部小说,没想到大宝也有这本书,而且之前他也给我推荐过,只是那时我看完《放学后》便无兴趣再看,所以也就忘记了。
其中对于人性阴暗的一面我还是不甚喜欢,但又不得不承认,从写作者的角度去看这本小说,作家不愧是刑侦推理小说界的大师。
伏笔,对话,分析,层层推进,抽丝剥茧,缜密推理,多方求证。最后扑朔迷离的案件在作者的笔下得以真相大白,并且作者把所有可能存在的推理漏洞都弥合得滴水不漏,可以说是达到了刑侦推理的至高境界。
难怪有那么多象大宝一样的侦探推理小说迷为之趋之若鹜,似乎我对他们的痴迷有了一些理解。
3.
《圣女的救济》讲的是发生在日本东京的一桩完美杀人案。之所以称之为完美,是因为杀人者一年前就布置下杀人装置,其手法和耐心细致程度令人匪夷所思。不但有不在场证明,还能让物证在警察眼皮底下消失。后来是因为警方人员的一个无心之举,无意中保留了另一个物证,这才破了这个谜团。
书中的杀人犯是一位知性优雅的拼布女艺术家,她是因爱生恨而杀人。被杀者是她的爱人,也是一位商业精英,两人都属于高知分子。
死者因为生育理念的偏激而被爱他的人所杀。杀人者理直气壮,被杀者似乎也罪有应得。作案动机难辨是非,做案手法更是环环相扣。这使得案情扑朔迷离,推理难度层层加码。
好在破案人员也不是吃素的,再加上高科技的加持,真相永远都不会被掩盖。
之前陪着大宝看电视动画片《名侦探柯南》时,几乎每一集讲的都是杀人者有蓄谋有理由的杀人,而死者则大都是有罪之人,似乎都该死。但最终都会被柯南破了案。让人嘘唏之余,不由对杀人者深表同情。
不可否认,这世上总是有这样或那样不同的人和事,每个人每件事存在的形态和价值都不一样,没有绝对的善与恶、好与坏、对与错、黑和白之分,两者之间总是相依相偎,相互转换。
其实,没有任何人想单纯地去做一个恶人或者一个坏人。当他做一件事的时候,他一定是有心中的一杆称,他的认知朝哪一方偏颇,他就会朝哪一方行进,反之亦然。我们普通人要做的不是声讨和打压,而是需要树立与人为善,与环境和谐共处的人生观罢了。
但无论如何,社会之所以能正常运行,人与人之间能够和谐共处,不但有人性道德的约束,也有社会公德的规范,更有法律法规的强制执行。人们要过上正常有秩的生活,就必须遵循一定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这是所有文明国家的人们都达成共识了的,谁若违背了这些规则,谁就会受到应有的惩罚。
血色黄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