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1/03
一位贤友说:〝如果是真理,那它必须适合任何人任何事任何时间段。〞
从这句话里,我想到了《四正依》
︻
依法不依人
依义不依语
依智不依识
依了义不依不了义
︼
按照如上的四种要求来作领会这位贤友的内在状,对于一位观察细微的人来说,确实是可以的。无奈,我并不是位高人,甚至还可以确定是低手,所以,我也试着尽心地试着理解,看看,自己的观察能不能透过这样的工夫后,至少,观察能变得稍稍再细一点的了。
〝如果是真理〞的这个条件设问词,其实,是可以省略的。因为,是人来配合真理,而不是真理来配合人。(或,人需要按照真理来配合所对应的人。)
所以,真理就是真理,基本上,不用再加上〝如果〞这一词。这里暗示,朋友对真理的力量的肯认还未达到全然笃定的境界,所以才会加上〝如果〞的这个设问词。
检查是否真理,就看它是否适用于任何人任何事任何时间段。
绝对真理,必然适用于任何人任何事任何时间段。(这是理的部份)
相对真理,则会因人、因事、因时段、因空间别、因…而会有所不同。而不同的当中,又有适不适切、恰不恰当的差别。判断适切或恰当与否的标准则来自于绝对真理。(这是事的部份)
严格说来,理与事,本来就是不能分离的。但在检讨的时候,为了生有各个不同的切入角度来事的运作无限地逼近真理,有个方便的几手抓手,所以才会有理与事的分判。也是借由这样的分判,逐一检查,才会不会有所遗漏。
一般而言,心静不下来的人,是不会去学理的。所以,对绝对真理的认识大多都有缺;而学理的人,若无有扎实的实务经验来对理作校验,理与事就无法圆满地融合。
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四种境界,说明了一个人从或理或事来作为出发点,经过动心忍性般的阅历后,初步可以致得小范围的理事无碍,但更高超的~全范围之事事无碍,这就不再是简单事的了!因为,必须全面性地摆脱:理有碍、事有碍、理事有碍、事事交碍的阻碍,看看,这可得有多难的呀!
以上,是从双举: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来烘托出四境界、与四重阻碍。
其实,作这样的工作,无非是在显现那个…绝非真理…的盲区陷地之所在、之所以在、之所以会在…罢了。只要盲区陷区被标志出,凡是够警觉的人,便可以笃定地确认自己足以作到…盲区不入、陷地不蹈。基本上,严格地循着绝对真理的相对真理,这还是挺理想的,因为,受过训练后,必能看到警示标志。
综上,突然想到孔老夫子说的一句话,这句话,特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