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边有个小卖部中的刘十三,虽然从小学习很努力,可是他没有考上好大学,虽然大学学习很刻苦,可是他市场挂科,等工作了,虽然很努力的卖保险,可是四五个月一份也没有卖出去。可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他最后一个月的试用期要结束,也就是一份保险都没进账之时,公司的新领导来了,背影一看很熟悉,小平头,转脸一看,更熟悉,这不是刘十三女友的男朋友吗?这么说也许会混乱,还是换成他女友的立场讲吧。就是牡丹在校园外的男友,从进大学就开始同居。而她在学校内又找了个船踏一踏,很不幸木讷的刘十三进了她的法眼,为她痴迷,成了名副其实的第三者。
到此刘十三,要工作工作不行,要女友女友是人家的,要钱更没有了,剩下的为数不多外婆王莺莺寄给他的钱,一是他帮助智哥度过难关,剩下的仅有的500元,他也给经常吃饭的烧烤的摊位装修彩灯了。
这样一个努力到无法努力的人,在倒霉透顶之际,喝得烂醉之时,七十多岁的外婆开着拖拉机以三十迈的速度把他接了回来。可就在他酒还没醒的时候,村里的三姑六婆们来了。他们是来干嘛的呢,当然不是关心了,而是冷嘲热讽以寻求内心的安慰。看三姑问的一系列文化,可谓是句句带刀。
“怎么大清早的回来,太突然了,出事了?”
“开车回来的啊?车停在哪儿呢?不上班了?”开不开车自己看不到吗?这问的目的性极强,就是等着你说没钱买车那句话,好说说自家的娃多厉害,车都买八百年了。外加不上班,可谓是捅上一刀,立马补一刀,就怕你不痛。
“对对,你家十三从小就能干,哎,那什么,他工资多少?”在外工作的人,看看套路熟悉吧,是不是每次你们回家都被这样问道过,其实你们父母在家里又何尝不被这样天天追问呢。他们是希望你工资高吗?当然不是,即使你说你孩子工资两万,她也能说出她家孩子比你孩子高,两万五或者更高,也不管自家孩子做什么的,三姑六婆们家孩子的工资永远高于你家孩子的。
我记得之前有亲戚聊天就是,其中一个问另外一个她家娃工资多少,人家说不多两万,她立马回复说,那是不多,我家娃在这么偏僻的地方工资还两万呢。要想她家娃是个副科老师,要补课补不了,就是能混点工资,如何做到呢么高的呢,有人现场直接说,我同学在一线城市的985大学做老师工资都没这么高,你儿子是如何做到的呢?人家老太太说985算什么,我儿子学校是实验小学。
旁边几个懂的笑得肚子疼,前后仰,可人家还跟没事人一样,也不是人家就是没事人啊,因为她根本不知道985是什么,也就不知道说错话,也就不知道需要害羞一下来掩盖自己的无知,继续吹嘘着自家孩子有多厉害呢。
说白了,这些人就是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制造点谎言,至少可以让自己的嘴巴爽一爽,心里舒服一下,这么想一想又何尝不可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