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讲的让我有感受的四个部分都可以从我想要减肥这件事上来阐述。
第一:自律
自律的第一个方法就是延迟满足感。
关于延迟满足感:你喜欢吃夜宵还是喜欢吃,你晚上吃的多还是中午吃的多?我发现不存在什么时候吃的多,就是有好吃的,然后有朋友在我就总想吃,而且我还没有什么挑剔的,吃得又快又多。什么叫推迟满足感,例如出去吃饭点了一桌饭菜,我把我自己那一份的用个小碟子装好,想想平时最让我气愤的人或事,或者自己平时受的委屈,或者让自己情绪起来的事情。就是想痛苦的事情,推迟想要立刻去吃那些美味的食物的满足感。另外一种方法,想快乐的或者让自己有价值的事情,也可以延迟这种满足感,远离美食的诱惑。
第二个就是给小孩立个榜样。我现在当妈妈了,关于饮食控制这一块,如果我做母亲的控制不了,就会把贪吃的习惯传染给我的孩子,那么就有一种情况发生,一个男孩从小吃的太多的话,对他的健康,婚姻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对他的晚年身体条件,所以呢,我可以想想看,我妈妈跟我现在的公公婆婆,未来看得到的疾病有哪些,因为这个社会呢,食物越来越不安全。所以呢,如果我不忍心让我的小孩将来有各种病状的出现呢,现在呢就要学会让他培养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那怎么培养,首先当父亲母亲的要做到要有自律,父亲母亲做到了,小孩自然就跟着就学会了这个习惯。
第三个方法给自己一个挑战。就是给自己设定一个很小的目标,关于吃方面的,比如说吃饭,给自己定个目标,今天中午的原计划呢,是吃三碗饭的,那么我就把晚饭摆在桌面上,然后去掉一碗,那么剩下两碗的话呢,就开始思考,我今天如何让自己把两碗,吃的感觉跟平时三碗一样饱,然后再思考思考三分钟,然后呢给自己挑战。那么今天找到一个挑战的理由,第二天呢又想到一个挑战的理由,第三天呢又想到一个挑战的理由,如果你真的承受不了,那么你就从两碗半开始然后变成两碗。
第二,关于爱
要减肥的话,首先你要懂得爱自己,爱自己的脑袋,爱自己的左脑,爱自己的右脑,爱自己的血管,爱自己的胃,有空的话呢,在百度上搜一张胃的照片,找一个气球放在办公室,把它吹大放一个小的,当你吃东西呢,你想象你在装东西,那气球在越吹越大。有空了,每天抽根针戳一个气球,把它戳破,让它看看你就这么虐你自己的,是吗?懂得爱你的胃,你才会真正的爱自己,连自己都不爱自己的胃,谁会爱你?
第三,精神贯注
精神贯注,就是一天拿20分钟或者30分钟,一边工作一边想一件事情,比如说白菜是怎么长成的?那个猪肉是怎么来的?猪肉喂的是潲水油,然后吃的是激素,长大了就被屠宰,然后就做成美食塞进我嘴巴,在那一瞬间,突然间我的身上又长了一块肉出来。每天精神贯注的在想你吃的那些美食是从哪里来的。
第四,找到真正的自我。
在这本书里我发现我跟消极性依赖人格失调症患者的特征,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他们不在乎依赖的对象是谁,只要有人可以依赖就会心满意足。只要通过与别人的关系,使自己获得某种身份,他们就会感觉舒适。至于那种身份具体是什么对他们并不重要,他们的情感关系貌似牢固,实则脆弱因为他们构建情感的目的只是为填补内心的空虚,为此甚至达到了来者不拒的地步。而导致这种消极性依赖的根源是缺乏真正的爱。因为在童年时期,没有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终日与孤独和空虚为伴。所以我就会觉得自己没有资格得到别人的爱。在这种缺乏爱的氛围中长大的自己,成年后内心始终缺乏安全感。对自己的价值感到深深的怀疑,因此一旦抓住一个人,就像是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不顾一切的寻求他人的爱和关注,甚至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尽可能维系别人的情感关系,宁愿牺牲对方的独立和自由。
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条通往自我心灵的救赎之路,少有人走,却又是每一个心灵的必走之路,带着勇敢和敬畏,披荆斩棘,望着对岸的“心智成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