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说到经济相关问题时,我们常会提到一个词“滚雪球效应”。
所谓的“滚雪球效应”,就是指一旦获得初始的优势,这种优势会随着事态的发展越来越明显,而且会最终发展到让你难以想象。
通常,我们都用滚雪球效应来描述我们的获利,即积极的一面。
那么,我在这里用“滚雪球效应”的恶心来描述拼多多,也是类似的比喻,就是最初对拼多多有那么一点恶心,随着时间的推移及事件的发展,对拼多多的恶心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而且仿佛没有止境。
这里的“雪球”有两个层次,一个是程度,一个是数量。
程度,也就是前面提到的恶心程度在我个人的心中无限的积累、加重、沉淀、凝固。
数量,指的是在个人恶心无限积累的基础上,还牵连了周围熟识的人,让他们也着实恶心了一把,被恶心的人又将这病毒指数级的向他们熟识的人扩散,导致被恶心的人在数量上也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那今天又是怎么被恶心到的呢?
平时,对于拼多多其实一直敬而远之,从未在拼多多买过任何一个东西。
只是常常是别人有所需要时下载下来为别人砍上一刀,然后再潇洒的卸载。
毕竟是朋友就得两肋插刀,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上他们两刀。
今天早上,在为一位朋友左肋插刀时,例行的点上一下,在确认砍中了他以后正准备关掉界面准备卸载。突然弹出中了一个免单,且商品框里面有我们最近正想要的手机。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我又开始了我的病毒式传播。
最初抱着恶心自己,不恶心他人的态度,没有找同事朋友帮我砍价,而是找了家里人来砍价。
随意拉了几个人乱砍一通后,拼多多很荣幸的通知我,我是几十万人砍价中的第一个,砍中商品几率最大。
试想一下,遇到万年不开的铁树开花,你能就此罢手吗?
但是家人都恶心完了,在这关键关头,再恶心一下朋友他们也应该能理解的,对吧?
还差0.1%于是,又开始对朋友下手了。
说实在的,最初要豁出这个老脸去让朋友帮忙砍价是不容易的,发个微信倒是简单,主要是过不去心理的坎。
以往在别人找我砍价时,总是信誓旦旦的说,我从不相信拼多多,绝不在上面买东西,这次却得揣着脸找大家砍价,这老脸往哪搁啊?
在惴惴不安又羞涩不已的状态下,找了几个同事砍我几刀,我迅速的从98%的成功率提升到了99.9%,拼多多也让我填写了收货地址及联系电话,仿佛拿到这个手机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这时我开始庆幸,幸好前几天京东搞活动的时候没有买手机,那我岂不是浪费了几千大洋?还是拼多多实诚,我只需要在淘宝上再买个手机壳和钢化膜就搞定了。
事情到这个地步了,再恶心几个朋友也就没有任何心理上的负担了,大不了到时候请大家吃东西嘛,瓜子花生八宝粥,也就是百八十的事儿,节约了几千大洋,它不香吗?
可是到后面,我发现事情有点复杂,每找一个人,可能就是砍掉的一分、两分钱,照这个进度得恶心一群人吧?
据说新号的几率大,我又用妈的手机注册了一个新的拼多多,不辜负我的期望,一下子砍掉了5角9,砍掉了剩下的钱。按道理金额砍完了就应该拿到手了吧?
偏不,这个时候,它提醒我还需要砍8刀。
本来几乎崩溃,在前期缥缈无影的时间内,能坚持到砍完也不容易,虽然很愤怒,但是后面的路已经非常明确了,只需要8刀,多么吉利的数字?
咬咬牙,又在微信里挨个私聊请大家砍?在聊天框里犹豫很久后还是发出了恶心大家的请求。
对话一发出去,就激动的刷新一下界面,看到数字不断的变化,整个心也跟着激动起来,8刀、7刀、……1刀。
最后3刀最后1刀砍下去,拼多多并未提醒我砍价成果,而是提醒我我已经进入超简单模式,只需要再邀请一个新用户,就有几率直接砍掉最后的0.1%,如果邀请老用户,最高一个用户只能砍掉0.01%。
环顾一圈微信通讯录,下得去手的仿佛没几个了。
突然想起我下载拼多多时在应用商城的一个细节。当时在华为应用商城下载拼多多时注意到,其下载量为170亿次。
如果这个下载数据量是真实的话,试算一下,加上小米、腾讯以及其他的应用商城,整个拼多多的下载量应该至少有300亿吧?
按中国14亿人全都下载拼多多来算,一个人平均下载拼多多至少有20次。
这背后意味着什么?有多少人是为了朋友两肋插刀临时下载后又卸载的?
有多少是在被忽悠以后隔段时间又忍不住想再试试运气的?
一个应用被下载的次数如此之多,实在太不寻常了,也许从这当中我能窥视到为何我无法砍中的原因?
只是我恶心到无以复加也就算了,这300亿次的恶心当中,又有多少次捂嘴想吐呢?
拼多多,拼得多,吐得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