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很多爱阅读的朋友,都遇到一个问题,就是一本书读完之后,除了记得读过这本书,书里面的内容几乎全部想不起来,也很难用一句话总结出一本书的核心。
其实,在输入和输出之间,我们还需要一套非常重要的高效笔记系统,来帮助自己记忆,回顾和输出。
今天和你分享的高效笔记系统,就是在我3个月阅读59本书,写了42篇书评之后的实战总结。
可以让你快速吃透一本书,也可以快速把知识变为能力,甚至输出变现。
我给这套笔记系统命名为“三步掘金笔记法”,帮你打造一套超级笔记力,把读过的书变成金。
1.结构理解笔记
2.行动应用笔记
3.引用输出笔记
为什么是三步笔记法呢?
其实这套笔记系统,是强迫自己主动阅读、主动思考应用和写作输出的一套闭环笔记系统。
无论是我们提升专业能力的精读,还是建立泛知识体系的速读,都可以用到这三步笔记。
比如说:当我们准备阅读时,就可以提前把这三本笔记的模板框架建立起来,在一本书阅读之后,就可以随手整理。
1.结构笔记
其实,无论阅读任何一本书之前,我都要判断这本书的价值进行预判,以决定这本书是精读,还是速读,重点读哪些内容,哪些内容可以跳过。
一本书,我一般都会先找到作者要解决的问题和提供的方案概念,然后就可以开始列笔记框架做准备。
接下来,就会通读全书,边读边划线、标记,读完之后就可以完善补充笔记了。
那么,结构笔记,重点要记录什么,怎么记录?
具体就是围绕主题框架找答案,记录重点。
1.找到作者要解决问题的论证逻辑
2.理清每一章节部分内容主题
3.重新构建自己的理解逻辑
在这个过程中,充分调动大脑快速理解各部分内容的逻辑关系,来找到答案。不仅注意力更集中,也可以抛开逐字阅读,更快更准的找到自己要找的答案的内容,提升阅读效率。
一份结构清晰主题清楚的结构笔记,完全不用再去重读,只要翻开这份结构笔记,就可以回忆起一本书的主要内容。
通过对结构笔记的刻意练习,还会强化你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快速阅读的能力。
因为只要目录结构列好之后,你就会自动进入主动阅读模式,形成拆解一本书的习惯。
2.行动应用笔记
学习最本质的目的,我认为就是找到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答案,然后用到工作、生活、学习中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我不会严格按照一本书的前后顺序逐字来阅读,而且先抓核心概念,再抓布局逻辑,在理解之后,会重点阅读和思考对于自己有用的内容,并重点摘出来,放到第二步的笔记里面。
所以,第二步就要做“行动应用笔记”。
具体怎么做呢?
就是康奈尔笔记法的:线索栏+摘要栏+总结栏
1.知识线索
2.理解摘要
3.全书总结回顾
这样做的好处,不仅可以快速的摘出对自己有用的概念、策略、模型等,方便以后回顾,还可以即时输出自己的对概念的理解,比如说,具体的操作步骤,和应用边界,同时可以写下接下来的行动计划,即时把知识用起来,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那么,当一本书读完的时候,你会发现书中的关键核心概念,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被清晰的记录在一张纸上,在合上书的那一刻,你会非常明确,接下来要做什么。
同时更重要的是,记录下来的每一个概念线索,都会成为我们解决问题的思考模型,通过大量阅读,这些最简单的思考模型都会被大脑记住,成为解决问题的有力武器。
如果,你做的是主题阅读,那么这些不同层级,纬度的概念知识,都可以被有机的纳入到你的知识体系当中。
3.引用输出笔记
经常写作的朋友,对素材应该会比较敏感,我们平时写文章的素材除了列数据、讲故事,更重要的还需要有”引用语“,一般多来自歌词、大家名言、电影经典台词等高度浓缩精炼的哲理句,这些都是提升文章的格局和深度的关键素材。
而,所有的作家、作者都有摘抄习惯。
其中有一本《一日一善》就是《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的作者托尔斯泰汇编而成的书,这本书的内容,全部都是他的阅读笔记,从大量书籍中摘抄的名言佳句。
那么,到底那些内容可以作为输出素材呢?
在我们建立知识体系的阅读,多属于理论实用性书籍,知人论世的佳句较少,但是这类书籍,通常更侧重概念与模型,这些也可以作为我们重要的引用素材。
只要能帮我们提升认知力和判断力的句子,就可以作为”输出素材“,放到引用输出笔记里面。
比如说:《人生修炼手册》作者张萌对于终身学习的观点:
“没一项高技能的修炼,最合适学习的时间,不是已经更不可追回的过往,而是当下。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只要你肯学,那么此刻,就是你最好的学习时间,需要马上行动起来。”
如果你认同作者的观点,这个就可以摘下来作为你未来写作的“引用素材”。
还有作者在文中的论断:职场五类人的分类:“1.毫无目标型2.随波逐流型 2.目标不明确型3.有目标没规划型4.有目标有规划型”
那么,你认同作者的分类吗?或者这个分类是否可以用在其它方面吗?
比如说,在学习方面,是否也存在这五类人呢?
只要你认同的观点、论断,并且词语逻辑更精炼、浓缩更直击人心的句子,都可以作为输出素材摘起来。
其实不仅是你认同的观点,也有超出我们常识性的反常识观点,也可以作为引用素材。
比如说,在《财富自由之路》里面有一句话,我一直记忆犹新:
“刚需:所有的刚需,都必然显现为“习惯”。
对于“习惯”的理解,我们通常都认为是坚持和意志力,其实凡是需要我们用意志力去坚持的事情,都不会长久,因为这都是反人性的,而只有我们不得不做的刚需的事情,才会被提上日程,才能坚持的做下去。
俗话说:“给你10块钱,让你早起10分钟,你可能不愿意,但是给你10000块钱早起1个小时,你也能起得来。”
这句话,就非常反常识。
所以,接下来第3步的“引用输出素材”笔记的摘录内容就可以包含下面内容:
1.常识观点
2.反常识观点
3.概念模型
4.故事案例
5.研究实验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就是近3个月,迭代了6次以上的我的笔记记录系统。
它就是“三步掘金笔记法。”
1.结构理解笔记
2.行动应用笔记
3.引用输出笔记
只要你在阅读的时候,打开这三个笔记模板,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用起来,3步都用,或者只用1到2步,都都可以灵活的记录。
一份好的笔记,不仅可以帮助自己大大减少重读一本书的机会和时间,更重要的是可以做到即时的内化和输出。
学习不是往大脑装知识的过程,也更不是存储信息的过程,而是,要真正通过阅读学习,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