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昨天和小雯聊天,说到一件事情,我说:“我微信朋友圈还发了的。”雯笑笑,我把朋友圈关闭了。
我很是吃惊,睁大眼睛,嘴微微张大,看着她。曾经的她,称得上“朋友圈控”,在任何一个社交场合,都会拿出手机,打开朋友圈二维码,热情地说:“来来来,你扫我,还是我扫你?”
拉回思绪,“为什么”,我连忙问道。
她们公司要做一个联谊会,她想起朋友圈新加的一个大佬,就热情邀请人家,发了一堆一堆资料过去。然后就去忙自己的工作了,等到快下班的时候,她掏出手机,大佬没有回。
到了晚上,她终于忍不住了,发自我介绍过去:你好,我是上次在石经理(她们部门经理)生日会跟您喝过酒的小雯……写了删、删了写,反复斟酌的,手抖着、紧张地点了发送,依然石沉大海。
眼看到了睡觉时间,她再次发送“晚安,好梦”的时候,对话框终于有了反应——“**开启了朋友验证,你还不是他(她)朋友。……”
心里升腾起的是愤怒,是尴尬,是失落,还是空洞,所有这些情绪交织在一起,凝结在小雯苍白的脸上。
小雯想了很久,对我说,“一个人在你的朋友圈”,跟“你们是朋友”,是两码事。
02
朋友分两种,一种是完全的情感交汇,毫无利益瓜葛,可能是同学、是玩伴、是同事,这需要时间的积累以及彼此的默契。
还有一种,是你希望跟对方交换社会资源,实现共赢,也就是所谓的人脉,这建立在你们实力相当并认同对方价值观的基础之上。
那么,发出邀请前,请先确定:你的实力,配得上你的野心。
无论如何,交朋友,都不是扫一个二维码,互相通过就可以完成的事情。而朋友圈的拥挤,恰是凸显了我们的浮躁。
那种过于急切地把很多人请进生命的姿态,带着机械感、带着目的性,带着轻佻,往往留不住任何人,反而把值得的人给吓跑了。
把太多人请进生命,若走不进内心,只会把生命搅扰得混乱不堪。
03
我想起自己曾经的朋友,曾经以为的朋友舟。我们是邻居,年纪相仿,都是单身,还是老乡,漂泊在外太久,情感需求太急切。
那天,我下班回来,掏钥匙开门的时候,恰好她遛完狗回来。小狗跑到我脚边,我抬头,看到眼前站着个热情开朗的姑娘。
她很开朗,很主动,一来二往,我敞开心扉,告诉她自己一路奋斗的不易、感情路上的坎坷、原生家庭带给我的伤心与遗憾……她都表示了深深的理解,并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我一度感到如此幸运,多少次下班我们一起喝红酒、聊天,到这个年龄,在异乡还可以遇到如此坦诚的关系。
然而好景不长,某个深夜,我接到她气急败坏的电话:“我告诉你的事儿,你到底跟谁说了?”原来,她虚报的家庭背景和学历背景被单位同事知道了,敏感要强的她第一个就怀疑到我的头上。
握着手机,我一时语塞。因为珍惜,反而不善言辞,因为重视,所以不知所措。在激烈的问责中,我感到悲哀:自以为的了解,不过是一场误会。
之后,舟在我的同事面前、朋友面前含沙射影。想到自己走那么多不愿为外人知道的过往,落到一个根本不知深浅的人手里,我心惊胆战之余,更多的是灰心。
轻易就跟人交心的自己是多么地傻,就这样在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中,我揪心了整整半年,直到搬离那个地方,换了别的工作。
我拉黑了舟,这是我长大后做得最激烈的一件事,心力交瘁。下决心拉黑她的那个瞬间,我终于意识到——
成人的世界,了解一个人,成本有多高;付出真心意味着怎样的风险,建立信任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以及,认识一个错的人,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04
朋友圈,重在“圈”;那些热闹而喧嚣的灵魂,终是过客,让你加倍体会到曲终人散的冷清。
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人,真正的朋友屈指可数,三观一致,情感交汇,互相信任。
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你若分配得广,必然不能分配得专。
把更多时间留给他们——那些真正重要的人吧,不要因为他们的包容,反而怠慢了他们,不要让岁月成遗憾。
朋友啊,那是一生一起走的人儿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