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作者: 梦回唐朝_a324 | 来源:发表于2023-02-11 07:42 被阅读0次

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语出﹝春秋﹞老子《老子•第八十一章》,原典为“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老子这段话的意思是,圣人不积累财富,尽全力帮助他人,自己反而更加充实富有;给予他人的越多,自己得到的也就越多。天之道,利万物而不害;圣人之道,追求有为而不争。

一些人习惯于零和思维与竞争思维,一心只想着要赢得和获取,甚至是有你没我、有我没你。殊不知“助人者,人恒助之”,不争、谦让、给予、一心一意地去做事,反倒会得到更多。

零和思维  是博弈论里的一个概念,意思是双方博弈,一方得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吃亏,一方得益多少,另一方就吃亏多少。之所以称为“零和”,是因为将胜负双方的“得”与“失”相加,总数为零。这一思维在理论上是荒谬的,在实践中是有害的。

在人类社会实践中,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绝对零和的现象。“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常态;“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是对人类社会利益偏好多样性的形象描述;西方谚语“棋盘外总是有东西的”,也是同样的意思。只要系统是开放的、历史是前进的,零和就不可能成为现实。事实上,人类社会正是一个开放的大系统,人类社会实践正是一个不断进步的永无止境的过程。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原义是早晨丢失了,傍晚得到了(东隅:指日出处,借指早晨。桑榆:日将落时余光在桑榆之间,因用以指日落处,借指傍晚)。后比喻开始时或暂时在某一方面失利,但最终得到了补偿。这句古语与“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有异曲同工之妙,讲的都是不要因为失去一些东西而灰心泄气,而应当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变不利为有利。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总是不断运动变化的,打仗没有常胜将军,做买卖也不能保证只盈利不亏损,做任何事都难以心想事成,一帆风顺。因此,既要有拥抱欢乐和胜利的思想准备,也要有败走麦城、重整旗鼓、东山再起的精气神。

相关文章

  • 【利平成长日记第854天】-没有不可能

    [太阳][太阳]德学每日一句经典分享(第249天)。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

  • 生财有道

    生财有大道,这条大道就是圣贤垂询: 老子: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孔子: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矣。 孟...

  • 我翻译的《道德经》第八十一章(2)

    原文: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译文: 圣人是不存占有之心的,而是尽力照顾别人,他自己也更...

  • 《老子》详解,给所有曲解老子的人(八十一)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圣人不积。 既以为人,己愈有。 既以与人,己愈多...

  • 一句话颠覆你的人生观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春秋)老子《道德经·第...

  •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风吟兰隐 2009-1-15 16:04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

  • 读道德经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 教学相长,助人悦己

    《道德经》说,“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这是真实不虚的,“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诚全而归之。” 今天,...

  • 学习《道德经》第八十一章《为而不争》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

  • 第八十一章《德经》

    原文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fpfk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