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是一个不喜欢说话的小孩,见到陌生人,第一反应是拉家人的裤子躲避,这样可以挡住眼睛,看不见。于是父亲经常说:坏了,这娃跟她妈了(曾经我妈是真内向,压根没多的话)。故事却在小学三年级后迎来了转折点,好家伙我像开了挂,天天嘴里不停,怕生是个啥?不存在。我爸欣慰的说道,好了,这点像我了。于是我便是善于表达的那个人,也是愿意影响和说教别人的那类人,初中高中那简直叫管的宽,关系好的谈个对象,抽个烟,都偷摸来生怕被我知道,人缘也好,朋友也多。我奶叮嘱我,不要跟男同学说话咯,女生就跟女生玩。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种奇怪想法存在。我反驳到,我才不管呢就要说,都是同学,哪有不说话的道理,也实属拿我没办法,于是放任自流了。
小时候感觉爱说话,善于表达是一种优点,得发扬光大,似乎有说不完的话。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开始变化了,我还是曾经那个我,只是有了不同感触和认知,现在倒觉得聆听也是一种无声的表达,不一定需要头头是道的娓娓道来。成年人的世界多了一份安静,少了一份吵杂,曾经我们喜欢一群人的狂欢,现在却喜欢一个人得独处。
学会聆听是一个人成长的标志,是一个人成熟的象征。一说到“聆听”,或许许多人都觉得“聆听”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了,但是我却觉得,能够学会聆听的人,才是有大智慧的人。
人用三年学说话,一辈子学闭嘴,少言也是一种能力。慢慢的少了诸多解释,多了一份沉默。喜欢周末独处的时光,与自己相处甚欢。慢慢远离了一群人的狂欢,朋友们依旧还在,大多数时间各奔东西,为生活而奔波,成年人的世界哪有容易二字,只有春节会聚会,喝酒变成了喝茶,少年已不再少年,少年依然还是少年。你会发现,大家不同程度都学会了聆听,自己的事诉说少了,给建议的也少了,能给的也弥足珍贵,当一个不错的听众挺好。听别人的故事,自查自醒,有些人见面即使静坐也是一种惬意的美好。
在特定场景里,语言有时却显得苍白无力,反而聆听和陪伴是莫大的。当朋友家遭遇变故,不知道如何安慰她,也许陪伴可以给到她力量。情侣之间,女人喜欢抱怨喜欢叨叨,男的不需要给予建议,只需要聆听,提供一定的情绪价值就是一种智慧,这是聆听也是一种爱的表达。
以前话说多了,如今学会了闭嘴。在人际交往中,多听少说,善于聆听别人讲话也是一种素养。不一定说出来才是表达,聆听也可以算一种表达方式。愿耳边清净一些,心里沉稳一些,你的世界更大一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