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们深圳四十年》--个人关于深圳的回忆录

《我们深圳四十年》--个人关于深圳的回忆录

作者: 只是写读后感的人 | 来源:发表于2019-07-16 16:32 被阅读0次

    这本书7-8小时的阅读量吧,挺有意思的一本书,跟《奔腾年代》有些类似,但是加上个人的经历这种点睛之笔,足够吸引人花时间去阅读的。

    这段时间有点忙,哎,自己也不知道在忙什么。。。还是说说这本书吧,这本书从1979年开始一直到2018年,1979年到2011年每年分为一章,2012到2016一章,2016-2018年一章,每一章都是以一首当年的流行金曲为标题并开始的(这个做的比较有创意)。

    深圳最先是从宝安县开始的,那时候在宝安县里面靠近香港的龙岗和蛇口区设置了经济特区,给予政策优惠,也就是保税区的设置,减少了很多进出口税。刚开始的时候,深圳并没有按出口加工业的道路发展,而是因为其优惠的政策进行倒爷活动,发展的是十分迅速,但是是基于损害整体利益的基础上的。后来上层对于深圳方向的指导,它才慢慢的走上了出口加工业,首先是从香港接受了服装、玩具等行业,然后慢慢的进军电子行业、信息行业和金融行业等高科技行业,GDP也一直以两位数的连年增长。最终成为四个一线城市之一,期间也走了不少弯路,但是最终还是走到现在这样。这是整本书想说的故事之一,还有就是作者自身成长之路,他与深圳发展历程息息相关。

    作者是一个比较具有思想的人,可以看到他这一生前半程走的比较精彩,并且很多时候的选择都是为了充实自己和完善自己。

    我们来看看,作者是上海人,祖父母都是留洋人士,在民国金融系统担任过要职,父母是在知青时认识结婚生子的,文革后,父亲考上了大学,并且也考上出国名额,但是由于已经有三个小孩,加上当时上海有编撰词典的工作,这时候他大学没毕业就来到了上海工作,并且让一家人团聚了。

    后来80年代,深圳大学建立招人的时候,他又让全家到了深圳(那时候他们在宝安,并不在特区内),作者也在深圳上学,随着深圳的经济发展,他们一家在90年代初就步入了小康社会(那时候他家住在洋园小区电梯房,用的都是现代化电器),作者有一个哥哥和姐姐,但是父母最看重的就是他姐姐了,他姐姐也不负众望考上了当时的重点大学,作者当时虽然是最小的儿子,但是没被看重,最后也考上了广东某本科。

    他上学的时候是最尴尬的,那时候刚刚不搞分配,他学的又是哲学,工作不知道到哪找。但是由于他在学校学习努力,一直在追求知识,也比较有见解,所以学校希望他留校,但是他最后去了银行。在银行的时候,由于他努力和走运,直接从基层提拨到总行中心的宣传部,后来提拨为副科级干部,是当时整个金融系统中最年轻的干部,但是由于他觉得在总部中心脱离实际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所以跳槽到一家券商,在那家券商做到中层之后又觉得工作没挑战性,又去了另一家券商,没待多久,他准备考公务员了(因为他觉得自己有这么多经验,当时对于整个政策也有自己的想法和理解,想深入了解它,所以准备去基层好好学习)。经过准备,他考上了深圳龙岗街道的城管。在入职之前,他开启西北几省之旅,这个旅程让他对整个国家情况有所了解。当了公务员之后,他又在这个系统里面努力工作,最后在从金融系统离职十年后,再次成为副科级干部。。。哈哈。

    这本书就是他随着深圳的四十年的发展,自己生活和追求知识的历程,作者是历史见证者,也是一个真正追求知识和思考社会国家人生的人,有意思的人,有意思的书,值得看一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深圳四十年》--个人关于深圳的回忆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fsik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