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肿之病,为气与水病,气,气不化水为气鼓,水,水不化气为水胀。气鼓于下,水胀为上。气滞,水停。总由土湿,则肺胃不降,肝脾不升。
上热,
下热,淋涩黄赤---膀胱湿热。是肝之郁热传于脾土,再合湿传于膀胱。
小便闭癃,为实,为热。膀胱之窍清则开热则闭。三焦入络膀胱,约下焦,实则闭癃。而三焦为手少阳三焦经,属少阳相火。相火原秘藏于肾,故肾水温,若肾气不藏,相火则泄,陷于膀胱而使膀胱生热。肾气不藏,又源于肝木郁遏,因水寒土湿。(少阳相火论)
肝脾郁热下陷,合相火生下热,传脾,合湿传膀胱,则小便淋涩黄赤。小便不通,则膀胱水道不通,逆行于胸腹脏腑和经络,所以下为腹部肿胀,上为肺压迫喘呼不得卧。
故水胀其标在肺,泻之于汗孔,其本在肾,泻之于膀胱。故为发汗利小便也。病位在肺肾,而土湿木郁,为根本。苓桂浮萍汤。泻湿燥土,疏木行水为定法。
张锡纯水肿鼓胀治法
1.热证——寒通汤,滑石30,白芍30,知母24,黄柏24。木通,海金沙6。
2.寒证——温通汤,花椒24,小茴香6,威灵仙9,可加肉桂,附子,干姜,人参等。
3.阳虚——宣阳汤,人参12 麦冬18威灵仙15地肤子3
4.阴虚——济阴汤,熟地30龟板15白芍15地肤子3
5.阴虚小方——白芍、阿胶,白芍、柴胡、橘红,绿豆稀。
6.单味白茅根——利水,且能理气,直入少阴,助肾气上达,与心相济。
7.脉沉无力——加味苓桂术甘汤,即加干姜人参附子威灵仙。金匮水饮方,苓桂术甘汤和肾气丸实为一统。脉浮者,为风水,越婢汤。
8.气郁脾胃虚滞,饮食不化——鸡内金汤。生鸡内金12白术9白芍12柴胡6陈皮6生姜9。鸡内金茅根汤,加鲜茅根2两,生姜散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