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期间不懂语文是什么,后面随着年岁和阅历的增加,对语文这门学科有了更深的感悟。我很认同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的相关阐述,即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综合性就是你要调用很多知识才能学好语文,实践性是指你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才能够更好地理解语言文字所传达的意思。语言文字是我们理解外界、表达自我的一种工具;同时优美的语言文字能够给我们带来美的体验。古诗词、散文等文学作品就是人文性的代表。
基于语文的学科性质和特点,我们怎么才能学好语文呢?语文是文字的组合,所以首先我们要有对文本进行分析的能力,答案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是这么来的?绝对不是套公式那么简单,背后其实考察的是你的三大思维,即生活常识思维;生活逻辑思维;对人生、社会、国家、时代的了解和正确的认知。所以阅读理解题目基本只要运用这三大思维就能大致得出答案,之后主要在于如何把你的想法有逻辑地清晰地表达出来,这就是语文的工具性。以后,同学们无论是继续求学要写论文还是工作中的工作汇报,都需要有逻辑地把自己的想法清晰地表达出来,这就离不开语文。
这篇文章,我主要想谈一下古诗词的阅读和鉴赏。有的人可能会说古诗词产生的时代离现在的中小学很远,时代背景差异很大,而且以中小学的生活阅历无法与诗歌所表达的感情共情。但是,我想说五千年以来,中国人的感情是有共性的,中国人的情绪是共通的。我们要学会挖掘诗词中的感情与学生们之间相似、共通的部分。
下面说点干货,语段之间没有那么强的逻辑性和关联性。
(一)古诗词翻译的方法:抓住读懂的点+放入生活+展开想象+扩充描写。
古诗词翻译的关键:生活的常识+想象能力
所以在尝试翻译和理解古诗词的时候,一定要避免的误区就是严格按照语法来翻译,因为本身古诗词就没有语法可言或者只是古汉语的语法或者格式,而且古诗词精炼的语言需要表达丰富的内容和感情,这就需要我们基于生活常识展开丰富的想象。
(二)关于诗
诗可以分为唐诗和宋诗。唐诗的特点是说人、说事、说情、说志,语言表达直白、浅显易懂、就事论事。而宋诗随着理学的发展,儒家思想逐渐“哲学化”,宋诗不同于唐诗的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其说理(也有可能与唐诗主题相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