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仔猪消化、吸收脂肪的影响因素一仔猪自身因素

仔猪消化、吸收脂肪的影响因素一仔猪自身因素

作者: 畜牧小博士 | 来源:发表于2018-11-21 16:41 被阅读4次

    现代养殖业中,为了提高母猪利用率,早期(3~4周龄)甚至超早期(3周龄之前)断奶已经在养殖场普遍应用,这样的断奶时间仔猪自身的消化生理系统发育极其不完善,断奶时,饲料结构类型也发生了急剧变化,以每公斤干物质计算,消化能由母乳的约22.18MJ下降至玉米豆粕型日粮的13.8到14.5MJ,日粮由极易消化吸收的母乳改变为含有抗原、抗营养因子较多,极不容易消化吸收的谷物-豆粕型日粮类型,日粮能量浓度降低,加上断奶应激造成的采食量下降,造成仔猪能量吸收不足,糖元储备极低。且新生仔猪的体脂储备仅为体重的1—2%,体脂也不能提供充足的能量。饲料抗原、微生物导致的隐窝深度增加,能量、蛋白质采食的不足造成肠道绒毛萎缩(断奶后第5天,减少为原绒毛高度的50%),成为制约仔猪正常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因此,营养配方师添加脂肪到饲料日粮当中,做成高能量的平衡日粮以解决能量不足问题。但乳仔猪饲料中添加脂肪的效果却很不一致,而影响脂肪消化率的众多因素之中,最主要且研究最广泛的是动物自身的内在因素和油脂类型的外在因素的影响。本文就仔猪消化、吸收脂肪的影响因素-仔猪自身因素进行总结归纳:

    1、 胰腺发育不完善,胰脂肪酶分泌不足、活性弱

    Owsley报道,27日龄仔猪的胰腺重7.65g,只是56日龄30.28g的25%。Lindemann等报道:仔猪3周龄时脂肪酶活性只有15 421活性单位,而1周后(28日龄)脂肪酶活性就达到48 756活性单位,仔猪0~4周龄期间,胰脂肪酶、胰蛋白酶、胃蛋白酶含量及活性逐渐成倍增长,但断奶后l 周内各种消化酶含量和活性可降低到断奶前的1/3,除脂肪酶外,淀粉酶、胰凝乳蛋白酶、胰蛋白酶均可在断奶后2~3周内恢复。 Cera等发现在未断奶仔猪0-5周龄期间肠道中脂肪酶活性几乎逐周成倍增长,但3-5周龄断奶后,其活性不增长,经1-2周后开始逐渐恢复增长。张振斌等对14日龄仔猪断奶后脂肪酶活性变化的研究表明,断奶后胰脂肪酶活性不断下降,而空肠内容物脂肪酶活性变化较平稳。第6d开始升高,至第9d比断奶前增长44%,而哺乳组至第9d则比最初增长了20倍。这些试验结果在理论上证明了胰脂肪酶活性低对断奶仔猪对日粮中的脂肪利用效果差的结论。这说明断奶仔猪脂肪酶的分泌远远不够,直接影响了对脂肪的分解利用。也有学者认为,断奶仔猪对油脂利用较差的原因并不是脂肪酶分泌不足,而是肠道内脂肪酶对外源脂肪水解的不充分。因为仔猪的小肠中大部分位置的pH值低于6.0, 但胰脂酶在pH 8.0~9.0的环境中活性才最强,这也是限制了胰脂酶催化分解脂肪的主要原因。

    2、 断奶后小肠结构变化大,绒毛脱落,形态受损

    小肠维持正常的结构与功能是包括脂肪在内的各种营养物质充分消化吸收的基本保证,断奶仔猪一方面由于从母乳获得的各种生理活性物质被切断,影响肠道形态和机能的发挥;另一方面,采食固体饲料使得肠道绒毛受损,绒毛萎缩,隐窝加深,肠表面积减少,吸收能力降低。同时,日粮中的大豆抗原可引起仔猪肠道过敏性反应,也会造成小肠绒毛损伤。Heppcll等和Mille等报道,仔猪断奶后,小肠表现严重的绒毛脱落,肠粘膜淋巴细胞增生和隐窝有丝分裂速度加快,降低小肠吸收总表面积。Hampson等报道,断奶仔猪小肠损伤具有明显的部位与年龄特征。 Pekas指出,仔猪消化道的发育必须在6-8周龄后才趋于健全。李德发等报道,日粮添加大量脂肪,会降低小肠绒毛高度,使脂肪利用率下降。因此,仔猪断奶后,除了由于饲粮结构变化带来的肠道损伤外,消化道和消化腺的体积、质量均未达到成熟,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脂肪等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3、肠道菌群平衡被破坏,乳酸杆菌减少,大肠杆菌等有害菌增加

    新生动物在出生后2h内,粪便中便可以检出大肠杆菌和链球菌,而乳酸菌构成的优势菌群要在48h内才能建立,大肠杆菌、魏氏梭菌、链球菌、乳杆菌和拟杆菌是仔猪胃肠道的主要菌群。断奶后胃液分泌不足,同时采食高系酸力的植物性日粮,胃肠道pH上升,乳酸杆菌数量减少,而大肠杆菌等有害菌数量增加。消化道菌群失衡导致仔猪对脂肪、蛋白、淀粉等饲料养分消化、吸收发生障碍,进而发生腹泻,阻碍猪只生长。

    4、胆汁分泌不足

    日粮脂类进入十二指肠与大量胰液和胆汁以及小肠液混合后,在这里胆汁在肠的蠕动下起到一个重要的乳化脂肪的作用。使脂肪微粒变得更加均匀,增加脂肪与胰脂酶在脂一水交界面的接触面积,才能更充分地分解脂肪。短中链脂肪酸的甘油三酯,分子量小,易分散且易被酶水解 ,主要以脂肪酸和甘油的形式被肠粘膜毛细血管主动吸收,并通过门静脉直接进入肝脏。而长链脂肪酸及其甘油酯必须在磷脂、胆汁酸、载脂蛋白的共同作用下,在肠粘膜细胞重新合成为甘油三酯,形成乳糜微粒后才能释放到组织间液中,进入乳糜管,再经淋巴管进入血液循环,分配到各个组织中。Caranina等认为,早期断奶仔猪胆汁分泌不足影响了脂肪的乳化,从而影响了对脂肪的消化、吸收。Orban和Harmon证明,向饲料中添加0.45%胆汁产品,脂肪消化率由93%提高到97%,并且胆汁产品的添加还呈现剂量线性效应。因此,断奶仔猪胆汁分泌不足也是影响脂肪消化吸收的重要因素之一。

    5、载脂蛋白表达弱,活性不足

    脂肪进入机体首先被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之后被肠壁吸收转运利用。而脂肪酸特别是长链脂肪酸只有与载体蛋白结合后才能被转运,决定脂肪酸吸收速率的是脂肪酸结合蛋白。其对饱和脂肪酸或长链不饱和脂肪酸有较高的亲和力,其亲和力主要取决于配基的疏水性。载脂蛋白与膜之间的非特异性静电力作用得以完成对脂肪酸的转运。在细胞内,脂肪酸变化与载脂蛋白表达有明显的关系。比如小肠的载脂蛋白明显受采食的脂肪调控,试验证明,采食的脂肪酸水平对I 型(肠型)和L型(肝型)基因在鼠小肠的表达有调控作用。季芳发现,仔猪刚断奶时脂肪酸结合蛋白的活性会降低,这可能影响断奶仔猪对脂肪的吸收。Cera等认为,21日龄断奶仔猪对脂肪的吸收率较差,并且在断奶后1-2周内的载脂蛋白活性显著低于2周龄之后的活性。周琳等发现,断奶仔猪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I-载脂蛋白断奶后开始急剧下降,断奶后第3d活性最低,而后逐渐升高,第14d达到最高值。因而在断奶后短期内影响仔猪对脂肪的吸收转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仔猪消化、吸收脂肪的影响因素一仔猪自身因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fvc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