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别尔说过:没有什么能比一个放在恰当位子上的句号更能打动你的心。
福楼拜的写作单位:句子。他说,他在写作时,只想尽力写好每一个句子。
李下写到:读书、写作十一年,我全部的经验就可以总结为这一句话:经营好文章里的每一个句子。
昨天读到无戒推荐的关于写作的深度好文,李下的那篇《我十一年的写作经验,归根到底只有这一句话》,被其文所揭示的“写文章,就是写好句子”的理念深深地打动了。这篇文章解决了我写文章无法深入,总有堆砌词藻的感觉,并帮我推开了一扇写作进阶的大门。
昨日还未读完就立即收藏了,好似生怕自己会忘了收藏。其实根本不必担心这个问题,越是往后读,对自己的冲击越大,欲罢不能。在班车上认真地读了两遍。今晨打开电脑准备写作,总有种不敢下笔的感觉,担心自己不会用词,不能造句,于是,又打开收藏,研读此文。
现在将那些对自己触动比较深,帮助我驱散困惑的关键点做一下分享:
01 学会断句,点好句号
有时发现,一段话里,稀松地点缀着几颗句号。有时感觉到,一句话或者一个想法,会越写越长,停不下来,仿佛不忍亲手结束它,点上一个句号。而有时,则处于不知如何断句的状态,徘徊在逗号和句号之间。
没看到这篇文章前,并不觉得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反而会因停不下来被拉长的句子而得意,得意于自己词汇量大,对事情观察的深入,摄入到脑海的细节多。其实,这种情况反应出两个严重的写作问题:
一是,因词汇有限,导致无法准确选择词语表达,而去用叠加、复用的方法来弥补死角。二是,因自己没有深入观察生活和事物,导致大脑里根本没有高像素的底片,而只能靠冗长的后期制作来PS出自己想要的画面。
默默下定决心,从今天开始,要以句子为单位,打磨自己的写作和用语习惯,引导自己去理解和积累词汇,促使自己深入观察和体会生活。
02 精选用词,越小越好
用词小的概念,我也是第一次听说。作者解释后,也不难理解。与我们熟知的事物的大类、小类的概念相似,如房子就是大词,而海景别墅就小词。小词就是具体而微者,它的小恰恰充满了细节,恰如其分地给读者以画面感。
听张其成老师讲《易经》时,也说到中国人的思维是整体思维,擅长归纳总结。这在学术上,可能有他的独到之处,但在文学作品上,却缺少了细节。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文章里列举的几位大师均为西方的文学大师。
不论是名词还是动词,用精准的小词来呈现你所想表达的对象,就不会出现第一部分所说的堆砌词藻的感觉,你会发现那个小词放在那句话里就能构成完美的画面,增一字就显多余。
03 精简副词,善用比喻
作者认为,副词就是文章的毒瘤。文学大家,用起副词极其谨慎。巴别尔说,只有天才才能用两个副词。而作为普通人的写作者常常因那华丽的排比形容而得意,却不知已深陷误区。
善用比喻,就像我们经常说什么是专业,“专业就是让专业的人不觉得肤浅,让外行的人不觉得晦涩难懂”。选择一个大家熟知的事物或场景来比喻你要表达的实物或想法,就好比在句子里设置了一个按钮,只要读者看到它,就能唤醒大脑里鲜活的记忆,呈现出形象而亲切的画面。
写到这里,突然回想起学生时代,语文老师一直强调的遣词造句,与作者的思想略有契合。只可惜当时的我们在完成任务,而不是享受创作。而现在我们有了阅历,不再为赋新词强说愁,我们有了时间,不再为赶在交卷前拼凑字数。我们可以用心选词,专心打磨每一句话,锻造自己的好文章。
原创 I 遇见不一样的向日葵
首发 I 简书
图片 I 无合适的配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