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尔文.罗德说:“大学教学,一百个学生当中有九十九个听不懂讲课的内容,而第一百个人不需要教师,那就真是无计可施了。”
他的建议是大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学业的进展按最优学生的程度作为标准,普通的学生则各按其能力的大小跟随,而不让任何学生完全满足功课的要求。
这样的教育理念是第一次见到,人才的培养是不是也就应该按照这样的路径来进行?
并且今年的高考数学试题明显的偏难,相当于给我们一种暗示,那就是需要选拔高精尖的人才?
这使我想到,小学就像扎地基,要牢固,要全面。从教几十年来,在班里特别注重培优补差,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是我教学的理念。
身边的同时对于个别后进生慢慢的采用放弃原则,就是觉得带着太难,太影响自己的工作心情。
深深理解工作的无奈,可当看到那些孩子,心里就有一种痛,可怜他们在小学阶段就要这样使劲儿的学着但并感受不到老师的关爱,对他们该是多么大的考验啊!
按这样小学,初中,高中,他们和别的孩子一样长大,可却浑浑噩噩的在教室里呆了几年。
人,该有多么的不同啊!
正是有这样的想法,在我的课堂上,坚决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对于学习态度不好的,积极关注他们,鼓励引导他们;对于学不会的,多关注,理解他们的不容易,让他们学习路上不孤单;
我想这样的教育理念才有更多的可能让一部分孩子以比较好的状态上初中,高中,然后更好的适应大学的选拔人才的标准,更好的为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而不至于早早掉队。
国家的发展,需要人才辈出,但也需要不同类型的人才,术业有专攻,各走各的道。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才可以让社会发展更快更好。
现在,高中改革以来,有了普高和职高的区别,无论是哪一种学校,都允许往上接着考试。这样的改革其实是正确的,有多少个孩子被掐断高考的道路,却没有出路。现今,他们既可以接着上大学,如果不行,也可以职业高中的路线,学一门技术,就业。
这样,人才的分化在初中就进行了一部分,一方面可以让职业高中的学生专心学技术,更好的为社会服务,一方面可以只让小部分仍然想参加高考的孩子专心学习,圆自己的大学梦。
另一方面,在初中直接就考上高中的孩子们也算是进行了人生的又一次选拔,等到考上理想的大学,就可以接受新的教学方式,为高精尖人才的储备打下特别好的基础。
社会在发展变化,新的教学观念可以更好的指引我们前进,但也提醒我们,无论怎样,作为小学教师,都要秉承着一个教育理念,那就是育人,需要全面,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才能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人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