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意思,将“八月”当作“仲秋”。对仲秋的时令描述,原文:“剥瓜玄挍,剥枣栗零,丹鸟羞白鸟。辰则伏,鹿人从,鴽为鼠,参中则旦。”分句解读,如下:
第一句,“剥爪玄挍,剥枣栗零,丹鸟羞白鸟。”是说:到了白露,采收葵花籽、红枣,各种鸟汇聚到南方。
《吕氏春秋》十二纪的“仲秋之月”,对鸟的相应说法,即:“凉风生,候鸟来,玄鸟归,群鸟养羞”。
第二句,“辰则伏,鹿人从,鴽为鼠,参中则旦。”是说:进入秋分,黄昏能望见水星,可食鹿肉滋补,猫头鹰到处捕食老鼠,晨曦能望见参宿。
《吕氏春秋》十二纪的“仲秋之月”,对食鹿肉的相关说法,即:“是月也,养衰老,授几杖行,麋粥饮食”。对早晚所见的星,相应说法是:“昏牵牛中,旦觜嶲中”。
参宿与觜巂宿,属西方七宿,且相邻,故晨曦以谁为参照,无所谓了。
辰,即水星。秋分前后,黄昏,夕阳上方,发黄色光而不闪烁的星,就是水星。将水星与牵牛关联上,这对理解杜牧《秋夕》,有很大帮助。全诗四句,如下: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著者身处他乡,已是秋天,一日傍黑,独自在户外,执扇驱虫,瞭望星空。一丝丝凉意渐浓,水星远离了视线,感觉坐乏了,索性躺下来,抬眼望见牵牛与织女,一时勾起相思情。
显然,若将“凉如水”,理解为天凉像水一般感觉,甚至把“卧”改为“坐”,那就失去了诗所给出的动感画面,从而体会不到著者内心变化所含有的那份微妙情感。
或许有人提出,唐朝有“水星”一说吗?自西汉人创立“五行说”,金木水火土,就已代称太白、岁星、辰星、荧惑、镇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