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间看到了一篇张抗抗先生二十几年前写的题为《商品大潮与文化沙滩》的文章,颇有感触。文章结尾那一句“如若‘沙滩’无节制地蔓延,国民素质全方位‘沙化’,‘水源’枯竭,美丽的沙滩有一天也会变成荒凉冥寂的文化沙漠。”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反思。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将文化沙滩的出现归结于商品大潮的冲击。但是,作者所担心的并不是文化沙滩的出现,而是在商品大潮的不断冲击之下,文化沙滩终会变成文化沙漠。作者认为,文化沙滩的出现是一件美妙和令人庆幸的事情。文化的繁荣,使得文化沙滩出现,人们得以享受沙滩,更使我们贴近自然。但是我们还没有享受文化沙滩带给我们的乐趣,文化沙漠已俨然到来。
![](https://img.haomeiwen.com/i13222556/59be3f930f5b9e49.jpg)
几年前,就有人对我们未来文化的前景表示过担忧,认为电子类书籍会对纸质书产生不小的影响,甚至会完全打败纸质书。紧接着,更加便捷的网络的出现,无疑又是对纸质书的一次大的冲击,纸质书的消失似乎只是时间问题。我们可以在网上上课,记笔记,做练习,还不用担心自己的笔记丢失,既节约了资源,又给我们提供了方便,我们有什么理由要拒绝如此便捷的网络呢?
新文化运动以来,文化产业进入一片繁荣的景象。一些优秀的学者热衷于对古典文化的人就和古典艺术的传承。新中国“红学”研究第一人周汝昌先生曾将毕生精力研究“红学”。其中艰苦可想而知。但放到如今又有几人能像曾经的文化大师那样苦行僧般的进行文学的研究呢?我也的确见到过一些年轻人痴迷于《红楼梦》,但那毕竟只是极少数。我们这一代人别说是《红楼梦》原著,即便是电视剧版的又有几人能解其中味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13222556/a734a7cd61f82615.jpg)
戏曲艺术作为中国古典文化的代表,千百年来来不断发展,明清时期达到空前繁荣的景象,民国时期甚至受到外国人的热烈追捧,不得不说是我们的优秀文化。但是进入21世纪以后,它却面临着能否流传下来的问题。娱乐模式越来越多,改变了我们的口味,一百年前到大众喜闻乐见的戏曲,一百年之后喜爱者确实寥寥无几,不免令人啧舌。悠扬激愤的秦腔不再被人们所喜爱,取而代之的是“动次打次”的富有节奏的流行舞曲。
依稀记得小时候和爷爷走村串镇的去听戏的场景,戏场上人声鼎沸,台上表演的人使尽浑身解数,台下的人一片叫好声,买玩具和零食的商贩和看戏的人你来我往的热闹场景,恐怕再也见不到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3222556/fa49e61d99167a99.jpg)
打开浏览器推送,全都是些娱乐八卦,亦或是吸引人眼球的文章。只有这些才会有更多的人看,也只有这些才会为作者和商家带来利益,传输者与接收者你情我愿,何乐而不为呢?只是那些自有颜如玉和黄金屋的文章渐渐的被人冷落罢了。
“疯狂的沙滩,快乐的沙滩,轻松的沙滩,能使人忘却一切烦恼的沙滩。这或许就是沙滩的功能吧?你无法对沙滩有更多的苛求。沙滩就是沙滩,是供人嬉戏和休闲的天然场所。”
![](https://img.haomeiwen.com/i13222556/db867b0368b97a6d.jpg)
但愿不会如作者所说,“文化沙滩只是市场经济的阶段性产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