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张献忠率部五次杀进四川,攻破重庆和成都,大肆屠杀,川人十室九空。
世人皆知张献忠屠川,却没几人知道,张献忠之所以能在四川横冲直撞,和一个人脱不了关系。
这个人就是杨嗣昌。
影视剧照
杨嗣昌是谁?
杨嗣昌(1588年-1641年), 湖广武陵(今湖南常德)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进士,崇祯十年(1637年)出任兵部尚书。
崇祯十年(1637年),明廷命他总理平定张献忠李自成乱军事务。
针对活跃在湖广、四川一带的张献忠叛军,他提出了“四正六隅十面网“的大举平贼之策。
这个计划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驱贼入川“,也就是将叛贼赶进四川。
影视剧照
为什么要“驱贼入川”呢?
原因是“为完家室计”。
什么意思?
前面介绍杨嗣昌时已经说了,他是湖广人。
“完家室”就是保全湖广,而将战火引到四川。
为了完成这一庞大计划,他增兵12万,加派巢饷280万,以百日为期。
他不但增加兵力,将乱军往四川赶,他还将四川的守军全部调去了湖广,“尽收川兵之壮者益守楚,而第以单弱者屯夔、巫间。”
用他的话说,“吾以川困贼,势不得不先困川。“
正因为杨嗣昌的这一决策,使张献忠在四川如入无人之境。
张献忠画像
张献忠军在四川杀人放火,搜刮一空,得以喘息和壮大。
崇祯十三年,张献忠在土地岭全歼石柱土司秦良玉部,杀死明军副将,一时之间,嚣张得不行。
再看杨嗣昌,搞出这么大一个难摊子之后,又无力收拾。
崇祯十四年,双方在开县决战,结果杨嗣昌大败。
张献忠跳出杨嗣昌设下的包围圈,席卷湖广,在黄州府称“西王”。
紧接着又攻取襄阳,杀死襄王。
杨嗣昌眼见匪患已无可遏制,自知督师无效,自杀身亡。
秦良玉雕像
我们现在来复盘一下。
如果杨嗣昌不搞所谓的“驱贼入川”,也不“尽收咱兵之壮者益守楚,而第以单弱者屯夔、巫间。”
那么,张献忠乱军就很难发展壮大,而四川又有川军镇守,张献忠想要在四川作恶,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如果战术得当,说不定能一举将张献忠乱军歼灭。
而且这次作战失败,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明王朝的灭亡。
所以,笔者认为,张献忠屠川,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杨嗣昌的私心造成的。
你认为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