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居在一线城市儿子家的闺蜜聊天,说到近况,她以一贯四平八稳性格回我说:“以前忙惯了,就这么待在异地,平时没多少事情做,就收拾收拾家,偶尔做做全家人的饭,感觉怎么这么颓废呢,听着言语间有‘心不甘’的意思。我特别理解她,退休前曾是“子弟学校的校长”兼带初中英语课程,这猛不丁把工作重心移到琐碎的家庭生活,虽有思想准备,真正到时间还是有些不习惯的。她这种感觉我个人认为和地位、环境关系不太大,而是要和多少年的职业习惯做个告别,可能会有情绪上的纠结,面对这样的她,我只好轻描淡写地说了句不疼不痒的话:“兰老师千万别那么说,慢慢就会习惯的”。
后来她问到我最近怎样?多少年了,她了解我,各种依旧,没有多少变化,我回她“还那样,只是给自己加事太多,有些顾此失彼,显得忙乱,休息不好,有时会发无名火,烦躁!”
“哈哈,要么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呢,当初在‘山上’(原先公司前身部队编制,驻扎附近山间)做邻居时,你还在外面上班,每天赶班车总那么匆忙,我就看出你性子急,走路总像带风似的,如今还是一样,还又给自己增加了兼职和注册自媒账号,可也算是在这个快速发展时代与时俱进,不愿落下半步,虽说你比我年龄小,但毕竟不像咱们刚到一起时而立正当时那会儿,我劝你别那么要强,总跟自己过不去”。
之后她话锋一转反过来问我:“你知道现在这个时代人们最容易得的是什么病吗?”
“什么病?”
“年轻的容易得抑郁症,年龄大的容易得“老年痴呆,不信你可看看相关报道。”
“真的吗?那我得小心点,千万别中枪了。”
“你不会,天天忙完本职,还要忙着为兼职销售找客户,又要写你的自媒文章,要是你‘抑郁’或‘痴呆’了那才叫天理不公呢”。
“你这是夸我吗?如若是真的那我可就飘起来了哈。”
“也不全是,不过我要劝你‘别总那么要强了,对自己有点刻薄,毕竟随着年龄增长,脑力体力都会走下坡路”。
“好吧,谢谢!我试试看,从现在起,尽量减负,学着放慢脚步,好好享受生活……”
说来也巧,我俩刚刚完结对话,一个电话进来,是好久未联系的一个熟人,他在“北一线”,上面那位是在“南一线”,他问我知不知道曾经在一起XX的联系方式,自己换了个手机删除了一些僵尸粉,居然把要找的那个人也误删了,我说有的,让他别放电话,马上推给他。随机问他还在忙着琢磨《Zhou易》吗?他答“是的,怎么样要不要给你测测?”
“好呀!我求之不得,立马报给他所要信息,单等他的回复。”
本来就是当句玩笑,人家可是当真了,昨晚回复我他测到的结果,我不懂那个,但他按照行道术语讲给我听,还真有些和上位朋友劝说我的差不多:“不要眼光总那么高,相不上别人;过去那个流年还是遇到些事情不怎么随心;不用太担心,儿女都还比较顺等等”。
对于他的说辞,我不置可否,因为这些对我来说是个盲点,听听而已。只是有一点:感觉与现实中朋友所说似有那么一点点巧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