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便容易思绪万千。
这个万家灯火里,没有一盏是我的。
楼下的酸菜鱼竟然还在营业?这喧闹的,不安分的在楼下吃烧烤的人过于抢眼,听到肚子开始抗议,那不如看一场吃播。
大部分看直播的人,可能出于以下几种心理:
1.有人替你试验你没有尝试过的美味,带有猎奇心理。
2.为了争夺眼球,吃播们往往吃的是一些热量爆炸的食物,看着肉长在别人,身痛也不在我心,痛的是别人可能也不长肉。凑热闹占多数。
3.人在吃到极其美味的食物时会分泌出多巴胺,这是一种激发身体兴奋的元素。越看越饿,也越兴奋。
坊间传闻说有吃播催吐,吃了吐,吃了吐,才能在镜头前保持苗条的体态,那些看起来暴饮暴食的直播,很可能是患了厌食症的忧郁少女,相信在流量诱导的时代肯定不在少数。
但是也有的吃是真的能吃。比如日本大胃王木下,少女脸配无底洞似的胃,可能有的人内心真的是充满真善美,可以从头到尾一镜到底把每一口都吃成了幸福像花儿一样,我每次木下吃到碗快见底的时候,心里暗暗的舒了一口气,终于不用边吃边笑了,不过她的笑确实很具有感染力。
之前看过GQ的访谈,过于真实。
一女主播当直播的契机是因为自己确实吃的比同龄人多很多,所以就把这一优势发展成了职业,他理想中的吃货是既可以吃到好吃的,又可以四处打卡,人生何其乐事。
问题接踵而来:
1.如何克服镜头恐惧?其实还不仅仅恐惧着一种情绪在,还有尴尬,如何对着毫无互动的镜头边吃边说两个小时,而且自己不犯尴尬癌,这就对这一行业的性格产生了要求。
2.美味打折扣。每口食物没有得到它基本的生存权,他们必须经历一番波折才能滚入食道,也就是每吃几口还必须点评,这意味着必须丧失最平常的流畅的用餐体验。
一盘小鸡炖蘑菇,除了小鸡和蘑菇,还有主播高密度的五星级点评。
3.必须吃的多且开心。在吃播前期,会接触到各种新鲜玩意儿,但这个行业最基本的及格线是你需要吃的很多才能满足大部分观众的心理需求。
残酷的真相是:好几斤的炸鸡吃到后来嘴都快起泡了,嚼到舌头都已经麻木,还必须表现出一副美味的样子,就论这一点,敬业精神甩杨天宝好几座城市。
而且竟然悄悄知道会定期去打瘦脸针,哈哈,还真是苛刻呀。
我一直在想爱好和职业之间的关系,是不是爱好变成了职业就会变味儿呢?
把爱好变成职业,意味着需要把爱好放进一个容器里,接受一定标杆的规则约束,毕竟行业始终是有这种门槛的,而爱好不需要。
在发展到更高层次时,就想着如何进一步精进,实现更高质量的产出,就要谋篇布局了。
嗯,应该会很累,那一定要很爱很爱才行。
————————————
我是南瓜木头,我爱这偶尔该死的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