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了车站,第一件事情,就是去买这座城市的通票。
在公共交通上,我选择阿姆斯特丹旅游票。这张票的时限,从一天到三天不等。有效期内,城市中的公交,只要是外壳印着黄蓝图案,你都可以乘坐。
从火车站中心街道正门出来,背朝火车站,左手边是自动售货机,右手边是旅游中心。如果是旅游票,直接右转,在旅游中心的人工售票处,就可以买到。
票的用法是,上车刷一次,下车刷一次,和北京的交通卡一样。顺便一提,如果要是下车忘记刷卡,不要慌,下次照样刷卡乘坐就好,这些话,是售票阿姨告诉我的。票的前后是硬纸片,上面写着热门景点,小贴士等等,中间夹的是折叠的阿姆斯特丹地图,很方便。
火车站门口的运河游船
一小时的游船,花费是13欧元,从火车站出发,沿着复杂的河路转一圈,最后回到火车站。
这一圈,基本上能够把阿姆斯特丹的基本面貌摸清楚了。
水是他们生活的标志和特征。整个阿姆斯特丹有着复杂的,同时是四通八达的水路网。水路,似乎是柏油路的一种变体。小船,是自行车、汽车之外的又一种交通工具。外形各异的小船停靠在河边,河景也显得不会单调乏味。
运河的小桥有人喜欢不同的汽车类型,轿车,吉普,房车。也有人喜欢车的不同外观样式,钢琴漆,磨砂等等。
船也如此,而且船比车,显得更加丰富多彩。大大小小的船只沿着河岸排列在一起。大小决定了它的功能,小皮艇是为了活络身体,小船是为了交通出行,再大点的船,人们就会选择住在里面了。
大船是最有看头的。透过落地窗,你能看到里面的豪华陈设,从厨房到卧室,就好像把一间公寓的每个房间都拆开,然后纵向排列起来。不过这些大船大多都有一个共性,在沿河一侧,突出的部分,永远是阳台。阳台上是纷繁的花花草草。勤奋的人家大多会布置一下花草,懒一点的人家会种一些水生植物,或者是让缝隙间的杂草疯狂的向外延伸。
要我用一句话形容,这里,就好像是江南水乡的欧洲版,不是丰富留白的水墨画,而是颜色丰满的油画。
偶遇的划船爱好者 荷兰旗子和运河民居
游河的其中的印象是水和船,另外一个印象是民居。
岸边的房子1这里的建筑很密集,楼与楼之间没有缝隙,但小楼大多数都是尖顶的,三或者四层上下,这个高度很微妙,近了觉得高大,远了又不会遮挡看天空的视线。
比较有趣的是,这里的窗户都非常高,数量多到铺满整个墙壁,远远看上去,整座墙面都像是由一排一列的方块组成。
这里的居民爱河,爱的十分贪婪。
啤酒
喜力啤酒,是世界有名的啤酒大牌。喜力啤酒博物馆,就坐落在博物馆区附近。
建筑物没什么特征,砖块砌成的,四四方方。即使是下雨,门口两侧还排着常常的队伍。博物馆本身吸引不了什么人,吸引人的,是这座建筑散发出的,浓郁的酒精的气息。
排队的时候,背后一对情侣来自德国,我听不太懂说些什么,只知道另外一波人从旁走过时,男生惊异地说道,他们也是德国人。我猜想,来这个景点参观的德国人不少。人们大多都知道,他们的个性,是爱喝酒。这么难得机会,他们怎么会错过。
16欧元,除去门票,还能在参观之余免费品尝几杯啤酒。
整个流程,先是传统的介绍,图片文字,摆设等等,让人们知道,这酒是有历史的。然后就是制造酒的流程等等。看完乏味的介绍以后,经过了九曲十八弯和漫长的等待之后。队伍被分成了三波,分别进入了一个小房间。房间里面是阶梯状,阶梯边沿带有扶手。工作人员示意我们站到台阶上,关上门,拨动旁边的按钮。大屏幕上开始播放影片。影片描述的是,一个人带领着游客,一起变成造酒的原材料。以这样的一种视角来探究,如何从小麦到啤酒。脚下的平台,可以上下左右震动。头顶的天花板,能够散发高温,吐出肥皂泡。这样类似于4D的体验方式,逗乐了不少因为排队疲倦的人们。
喝免费啤酒的吧台 免费啤酒看完影片,就来到了最期待的时刻,免费喝啤酒。工作人员一步一步,指示我们,要怎么品,要怎么喝。
- 倒:要斜着倒,让啤酒从边沿慢慢滑下,让泡沫慢慢汇聚在液体上面。
- 看:看颜色,不要说是黄色,要说是金色,这样的啤酒品质最高。并且可以看到啤酒底部还有缓缓生成的小气- - 泡,这证明了,这杯啤酒倒的很不错,气体没有溢出来。
- 闻:酒的香气不必多说,更要感受鼻子下方,二氧化碳不断释放出来的感受。
- 喝:如果小口稍微倾斜的喝,先喝到的是下面的液体。如果大口用力倾斜杯身,就能够喝到液体和气泡的混合体。要体验最纯粹的啤酒,还是应该大口用力倾倒。
这是喝啤酒的技巧。
我们知道,德国的啤酒很棒,完全不逊于其它地方产出的啤酒。那么,为什么德国的啤酒知名度那么低。喜力来自荷兰,百威来自美国,嘉士伯来自丹麦,而德国的啤酒似乎很难出现在榜单上。
从这世界有名的啤酒厂,我们可以初见端倪。
他的优势在于,他不仅有,很深而且保留完好的根基,并且在追赶潮流,吸引人们眼球方面,也毫不逊色。品尝完啤酒,之后的流程就是和啤酒做种种互动。有五颜六色的挡板拍照,有小游戏体验,有和足球文化的深层融合等等,这里的一切无不彰显这款啤酒代表的,是潮流。它把自己和人们状态中亢奋与活跃的状态相关联。只要人一出现这样的状态,就会回忆起,这是喜力啤酒的感觉。这种和状态最密切的联想,是他能够在人群中广泛传播的原因之一。一旦企业的某些产品是融入到生活中,成为了人们精神的象征品。,那么,这款产品就是无坚不摧的。而绝大部分的产品,也是以这样的目标而不断努力的。
德国啤酒,保持着最正宗的口味,也有很深的根基,但却始终没有在现代的潮流上有所突破。也许,德国人从没有把啤酒当作一门生意,而仅是作为,生活中最常见的饮品罢了。
红灯
红灯区的名气大,不仅是因为所有人都拥有最原始欲求。,而且还是因为,这样隐藏的欲求,被公开的并大量集中的,设立在了这条街道的两旁。人们来到这里,很少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更多的,其实就是猎奇。出来长见识,总想见到自己生活中没有见到的,没有经历过的东西。猎奇和欲求的相互叠加,催促着我们,忘却白天步行的疲惫,坚持在夜幕降临之际,穿梭在红灯之间。
所有人都羞于谈性,这种特质似乎埋藏在了全世界人们的基因里面。我们很容易想到,小朋友在课堂上,听着老师给他们做着相关科普时,窃笑和羞涩的场景。即使是到了成年,一伙人面对着赤裸的性暗示,还是会推推搡搡,相互窃喜。在红灯区中,你随时随地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中国人,外国人,都是如此。
有趣的是,即使是把性埋藏着很深的中国人,到了这个地方,也会变得勇敢许多。人们毫无避讳的从裸露的海报旁边走过,看到用品店也会驻足评论一番。这就是这片区域的力量,只要人能够融入在其间,一切不平凡的事情,都变得稀松平常起来。
相比于畅游在博物馆里面的愉快、自在,行走在这样的街道,我倒觉得有些惊恐,有些孤独。我自己的理解是,这条街是人类原始的象征。原始,意味着自然的丛林法则,弱肉强食,胜者为王,知识和理论,在暴力之下,都变得毫无用处。我们也许能够听到,城市里的警察和便衣,都在无时无刻的保护着这里的人们。即使是有他们的管理,红灯区依旧给我传达出了混乱和原始的微弱型号。孤独,似乎是因为我无法和他们沟通,我尝试用知识去诉说,他们却用拳头和下半身来表现自己的强大,捍卫着,这里是自己的地盘。
在博物馆里面,我会有截然相反的感受。站在画作面前,看到人们当年的思考和知识,传达出来的,是文明的信号。能够文明的沟通和分享,让我觉得倍加欣慰。
我想牵出一个不太好聊的话题,上等人和下等人。随着文明的进步,上等人和下等人的概念逐渐模糊,自由和平等的风潮刮向全球。旧时,上等人意味这权贵,下等人意味着百姓和奴隶。现在,虽然人们很少提及这个概念,但是只要说出来,心中自会有一套判断标准。有的人可能想的是道德的等级,有人说的是资产的水平,还有人想说这是权利的象征,等等。即使我们想要回避人类分层的概念,但他就像影子,挥之不去。心中的自卑、自负、自傲,都是基于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决定的。
讽刺的是,自由和平等,正是由那些“高等人“,“文明人”提出来的。各个方面都贫穷的人,满足最基础的温饱都还有问题,哪里有时间去倡导自由平等。
我们将人类划分等级,由下到上,由暴力到文明,由贫穷到富裕,似乎人们的一生都捆绑在了上面。这也是痛苦的根源之一。这种分层是不可避免的,除非这世界上只有一个人,只要有了第二个人,就会有比较和竞争。那么还有没有另外的视角,来看待周遭呢?的确是有的。
绳子是纵向的,而那些富有智慧的人,会转换自己的视角,以横向的视角来看这根绳子。那些在绳子上面的人,会叫嚷着,智慧只是子虚乌有的东西,智慧只是智商的代名词。而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的视角全部都是纵向的,单一的角度限制住了他们的理解能力。我不想评判人的优劣好坏,而只想不断地扩展维度。智慧的人,维度很高,而平凡的人,维度很低。
维度的讨论,会比等级的讨论更有意义,也更加深刻。
中国
在红灯区逛着逛着,溜过小巷子,不经意间就会找到唐人街。
唐人街上,真正贩卖中国特产的比较少,临街的,都是各式各样的中国餐馆。中国美食博大精深,虽然餐馆数量众多,但很少重样。小店,类似于麦当劳的快餐,大店,两层甚至是三层的酒楼,不一而足。
餐厅里面,不仅仅是华人,更多的还是外国人。他们入乡随俗,圈坐在一起,拿起筷子,品味中华料理。
我曾为了寻找荷兰美食,浏览过许多网页。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中国有名的川菜名列前茅,历历在目。有人甚至评论出,来阿姆斯特丹,就是为了吃它这里面的川菜。这些是有趣的评论。不过还有一条评论也引起了我的瞩目。他的意思是说,唐人街就坐落于红灯区的旁边,这是否意味着中华的美食也曾代表着欲望呢。
这条评论很有趣,也勾起了我另外的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华美食博大精深,却始终盘踞在法式大餐的身后,似乎永远无法成为主流。试想那些令我们觉得高大上的美食,能够想到的,基本上是那些欧美国家的餐食。大盘子,小食物,是最基本的特征。至于味道,似乎也没有办法作为主流的因素,来判断一家餐馆或是一道菜的优和劣。
这个话题可以作为上面《红灯》话题的补充。但从纵向的角度考虑,中华美食,可能更多的代表口腹之欲,这种欲求是原始的,也是初级的。而相对于法国大餐,它所包含的“文明特征”就会少很多。这种文明和原始的对撞,也就造成了两种饮食地位的不同。
但我欣赏中国人对于吃的看法。管你这些欧洲人说些什么,就埋头吃眼前的这盘辣子鸡。只要好吃,那就值得起称赞。管他什么三六九等,先动筷子是最重要的。这是中国人值得赞扬的“哲学”之一。
从旅游角度考虑,那里的辣子鸡真的好吃,也真的贵,一个人就花了25欧元。即便如此,我也觉得十分值得。
旅店
我选择的,是一家名为ClinkNoord的青年旅社。这家旅社价格便宜,我住了两个晚上,总共才300块钱。如果我不选择这家旅社,在阿姆斯特丹住一天,600人民币往上都是有可能的。
八个人的房间即使便宜,环境也还算是不错。我住的是8人的寝室,带有独立的浴室和卫生间。从硬件设施角度讲,的确是很超值的。不过,便宜带来的问题是,没有私人空间,而且晚上容易被人吵醒。第一天入住的时候,进了房间,只有我一个人,那时,我就觉得不太踏实。后来果然灵验了,凌晨1点的时候,就有8个人浩浩荡荡的住进来了。这伙人说说笑笑整理床榻。共8张床,结果住进来9个人,其中一对情侣还挤在一张小床上,低声聊天直到深夜。
我预定了梵高博物院早上十点的票,大家还没起床,我就已经离开上路了。等我回来的时候,那八个人早就不见了踪影。
第二天晚上,虽然没有凌晨入住的人。但好像是因为床铺的问题,某位旅客和工作人员激昂的沟通起来,也不知道过了多久,这才平静下来。我白天奔波,所以也无心抱怨,便从了他们。
这其中有很多第一次,第一次独自一个人到国外旅游,第一次住青年旅社,和其他外国人睡在同一个空间。经历倒是有趣,但却十分辛苦,所以下次旅行的时候,我还想重新思考“性价比”这个东西。
虽然休息过程比较曲折,但是它的环境还确实值得回味。
阿姆斯特丹整个城市,以火车站为起点,沿着河道,逐步向南扩展。这家旅店,背对火车站,中间跨一条河流。如果想要到达对岸,可以选择每天24小时都在运行的免费渡轮,平均三分钟一趟。虽然背对火车站的位置,已经远离了市中心,因为有这艘渡轮,交通倒方便不少。
远方是火车站这家旅馆很大,中间的大厅不仅可以办理入住手续,也可以喝咖啡,打台球,甚至可以打羽毛球。大厅中间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座椅和沙发,每次都能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在这里聊天。往上走是客房,往下面走是餐厅,餐厅本身很大,而且里面还有一个小酒吧。我晚上曾在那里喝过一次,酒保十分热情,给我留下的印象很不错。
旅社的大厅 啤酒看到来往的游客在互相的交流,这让我想到了,古代的大学也是以聊天的形式进行上课的。这种学习方式很自然,通过言语之间,就把知识给获取到了。更加弥足珍贵的一点是,在对话间,不同人的灵感将相互碰撞,这是创造力不可或缺的要素。吸收和创造,是学习的重要元素。所以,出门在外,也不妨和别人多交流几句,也许能够收获更多的惊喜。
蛋糕
不,我说的可不是人们普通吃到的蛋糕。我尝试的,是只有在荷兰才能吃到的,大麻蛋糕。
大麻蛋糕的包装大麻,是一种植物,是纺织原料,也是草药。它可以是止痛剂,也可以作为一种精神药物。由于人们对于吸食大麻的后遗症还不是很明确,本着“既然不明确,就干脆禁止的”态度,从而将其作为禁品对待。
它没有依赖性,和俗称的毒品不同,依赖性比烟酒还要低,但还有人称,吸食这些烟草,容易让人向更深入的领域去探索,从而一去不复返。
总之对于大麻,不同的人,不同的地方,宽容度不一样。但对于游客而言,体验大麻,会让整个阿姆斯特丹之旅显得更加有趣。
荷兰,是允许吸食大麻的几个国家之一,即使在接壤的德国,也是被禁止的。经过我同学的渲染,说尝试接触了以后,身体会飘忽不定,笑点会变得很低。人们会将这种体验称作“开飞机”,而大麻蛋糕的英文名字是“Space cake”,名字之中也带着上宇宙的感觉。
大麻蛋糕如果没有闻过大麻的味道不要紧,来到阿姆斯特丹,就会知道这种独特的味道。走到小巷子里面,路过人群,都会飘来阵阵的烟草味,这就是大麻的味道。这种味道不好形容,很生惺,我不太喜欢。如果你想尝试一番,在街边就能看到贩卖它的店铺,名字是coffee shop,有别于café shop,前者是体验大麻的地方,后者才是真正喝咖啡的去处。“咖啡店”里,灯光灰暗,几挫人围坐在旁边,喝的什么,抽的什么,都看不太清楚。虽然店主热情好客,但我也不敢多待,买了自己好奇的蛋糕,就急匆匆的出来了。
我是一个胆小的人,没有了周围人的怂恿,只好自己偷偷摸摸的尝试。第一次是在河岸旁边的长凳上,但是太阳刺眼,又有河风吹过,还没吃脑子就已经晕了。我唑了一小口蛋糕,没什么味道,又唑了一大口。蛋糕很松,没什么内涵的感觉。刚到嘴里面还是正常的蛋糕味道,过几秒钟,令人厌烦的烟草味道就在嘴里面扩散。因为似乎看不出端倪,我就偷摸的把蛋糕塞到包里面,回了旅馆。旅馆大厅很大,找了个没人的空间,又悄悄地把蛋糕拿了出来。虽然没人,也没有阳光和冷风,但也不敢多吃,吃去四分之一,然后就百无聊赖的玩手机,等着肚里的蛋糕起效果。我不知是心理原因还是什么,十几分钟过去,感觉大脑跟不上眼睛速度,身体是那么有点飘,但可能是因为量小的原因,笑点倒是没有降低,心情反倒很沉重。“同学说的开飞机,我怎么就体会不到呢”,有种喝了酒的感觉。由于实在接受不了烟草的味道,最后沮丧的找了个没人经过的垃圾桶,依依不舍的扔掉了大半块蛋糕。
大麻的快感倒是没有,倒是感觉自己像吸毒的罪犯一样。心理负担远远大于吃蛋糕的快感。看来,我还是一个规矩老实的好公民。
梵高
梵高,我觉得他是一个充满悲剧,但又十分幸福的人。这两者并不矛盾,悲剧,是其他人认为的悲剧。一生穷困潦倒,寄人篱下,其艺术形式过于超前,无人理解和赏识,自身又带有精神疾病。而幸福,则是对他自己而言,通过绘画,他充分的表达情绪,舒展自己最真实的面貌。没有受到主流艺术形式的感染,而是走出一条自己跨越时间的风格。这点是幸福的。
梵高博物馆,坐落于博物馆区。暴露于地表的有两座建筑,一座是博物馆本体,另外一座是博物馆的入口。通过入口,进入宽阔的地下,来分散人流,随后进入博物馆的主体。博物馆设计简单干净,不仅仅是外观,里面结构也是如此。人们把梵高的画作围绕着博物馆摆放,走一圈基本上就能将这层的画作都看遍。自下至上浏览,从梵高的第一幅作品开始,以时间顺序,直到最后去世的作品。
阿姆斯特丹的城市标志 梵高博物馆 购票的队伍比较遗憾的是,并非不是所有有名的作品,都被摆放了出来,例如很有名的《星夜》,《夜晚露天咖啡座》就没有见到,甚是可惜。虽然没了几幅代表作,但梵高的整体人生基本上被勾勒了出来。
梵高博物馆内部大厅 梵高博物馆内部刚开始的作画,就拥有浓重的乡土气息。他多用灰黄的色调去描绘劳动人民。这其中也包含了两个原因,其中一个,是因为他没钱,雇佣不起模特,另外一个,这是他的理想和观念。说我的话,更愿意相信他没有钱的原因,毕竟做一位画家,还是需要一定的资本的。与后期的名作相比较,我更喜欢前期的作品。前期的作品,作画粗糙,没有什么过多的技巧,但情感表达及其丰富,富有野性。他那个时候的自画像更是震撼人性,我从未想到过,这样一名伟大的画家当年竟是这样的落魄。他所描绘的眼睛里面,看出了他当时复杂的情绪。我盯着他看,似乎能够体会他的失落,但同时又寻求爆发的感觉。他的自画像,比他的照片(如果有),比他镜子里的相貌,更具有喜剧感,情感也更加凝练。我看着他的眼睛,内心也有些许抽动。
梵高自画像1 梵高自画像2梵高的画,到了现在也是极为流行。不论是将他的画单独摆放,还是印成现代的艺术品、纪念品,都不会显得很突兀和时代感。仿佛他就是现代的插画师,与这个时代契合的很好,尽管他已经逝世很久。我拿他的自画像,作为我电脑登陆的用户头像,配合上背后的毛玻璃界面,整个荧幕显得现代感十足。
向日葵我觉得原因在于,感情的释放。现代人强调自我,强调情感的释放,既然是释放,免不了要使用单纯的、奔放的色彩。而奔放的色彩转换为专业术语,可以说明度高,饱和度高等等。这种简单而又直接的颜色,能够非常概括的形容一个人的感情和性格。如果要说明这一点,不妨来想想,如果你想要表达现在的情绪,很难去用五颜六色来形容,像阿拉伯地毯一样的纹饰,让人无从下手。如果用单一的颜色,即使是一个小孩子,也可以轻松地表达。原因就是这样。人们喜欢简单而又直接的事物,但简单不意味着简陋,而梵高的画作正好在此刻满足了人们的心里需求。它的形式即是“高端奢华上档次”,浓厚的历史又同样是“低调奢华有内涵”。这也就让梵高成了在现在“活”的还是很滋润的画家。
现在活的越滋润,也能够说明,在他真正生活的时代,他是有多么的灰暗。这是超越时代的悲哀。有时候,我看着那座富丽堂皇的现代博物馆,并没有感到一丝的喜悦,反而觉得,这是人们为了弥补梵高生前的遗憾,而重新设立的墓碑。梵高曾说过:“也许会有那么一天,我的画能在一间咖啡馆里展出。”现在看来,这座博物馆,又多披上了一份悲哀。
博物
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国家博物馆,有时候真的能够体现一个国家的能力,我就很庆幸,位于天安门的国家博物馆,就能够拿得出手,不过相对于阿姆斯特丹的国家博物馆,历史感就少了几分。
这座博物馆本身就是一座展品。于1863年的设计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最终建成了我们能够看到的博物馆。建筑本身很大,左右个一栋大建筑,中间通过类似于长廊的结构沟通,但说它是长廊,未免有点小气,倒不如说是从整栋大楼中间挖出一条通道来。挖出来的通道可以通过行人或者车辆,但因为车辆的震动对于场馆本身影响较大,之后就被禁止了。
博物馆建筑 博物馆建筑外墙建筑里面和外面的设计,均是由其设计师独自设计的,所以建筑的整体风格非常一致。外面看起来很精致,里面的装潢也是不敢落后。甚至在有段时间,装潢影响到了展出的作品,起到了喧宾夺主的副作用。当时的馆长决定,将墙上纹饰全部抹白,至于没有办法涂白的彩色玻璃,就只得保留原样。你现在去到大厅,还是可以看到当年的辉煌。原因是,更替后的馆长,认为保持原来的色彩是十分必要的,故将所有的花纹复原,这就是我们后来能够看到的样子。
华丽的玻璃我对这座博物馆最有印象的,是两座展厅。一座是荣耀厅,一座是海事展览庭。另外比较令人新奇的是,展馆里面的所有原作是可以直接拍照的,如此大度的博物馆,的确是少见。
荣耀厅顾名思义,就是展示荷兰从古至今,最伟大的作品。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镇馆之宝《倒牛奶的女仆》和《夜巡》。前者这幅画似乎只有两张A4的大小,画作很细腻,充满温馨的气息。而对于这幅画,我也听过不同的解析,又说是家庭的温馨,也有说这幅画暗示的是性主题。对我而言,那种细腻的画风还有柔美的光线,带来的感受则更为深刻。还有一幅是远近闻名的大作,伦勃朗的《夜巡》。这幅画位于该厅的尽头,开门进入,就能立刻发现这幅画。画有一层楼高,近看细节丰富,最为在意的,还是伦勃朗对于戏剧光线的运用。通过光的魔术,将人们的视线,迅速的转移到中心的人物。这种光线的运用,在当时也是鲜有的技艺。即便描绘的是卫兵和市民的小人物,也能够比描绘达官贵人更加生动有气势。再说一则趣闻,在这幅画的下方,有道暗门,这个暗门里面的空间,正好可以放下一整张的夜巡。这个空间被称作“邮箱”。这个邮箱的设立,是为了能够让这幅历史名作躲过浩劫,在战争中曾经使用过一次,另外一次,是为了装修方便,而将它储存在里面。
另外印象深刻的展厅,海事厅。荷兰是船舶业非常发达的国家,所以关于船只的记述非常详尽。它的呈现方式多样,有绘画,更有实际模型。模型勾起了我极大的兴趣,小小的模型上,尽是复杂的装置,桅杆或者线绳,再细小的东西也展示得尽致淋漓。面对如此逼真的模型,我试想,在上面的人是如何做着交易,如何去相互争斗。这个场馆很隐蔽,必须要从主馆出来,到地下室,然后再检票进入。多亏提前看过了游览指南,否则的确是一种损失。
船只模型1 船只模型2 枪模型倘若要是有机会,我会推荐给所有人,到了阿姆斯特丹,花一天的时间,感受一下这个国家的深厚底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