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帝圣训:“读好书,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是1800年前,东汉名将关羽对子女的庭训教诲。后世敬崇关圣帝君的人们,将这四句话刻于石碑上,称为“关帝垂训碑”,或称为“四好碑”;全球诸多关帝庙里也多树立此碑。
此四句话虽然只有短短12个字,言语浅近,却通俗易懂,能够深入心灵深处,助益养成优秀人格。
传承1800年的家风家训:
关帝圣训是关公对其子关平、关兴的家训,是关公留与后人的为人处世宝典。
中国的家训文化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周公告诫子侄周成王的诰辞,明清达到鼎盛。据文献记载,我国古代公开出版的家训有120多种,包括《朱子家训》、《章氏家训》、《颜氏家训》、《钱氏家训》等流传至今,对传承中华文明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关帝圣训的四个好,言语浅显但意义深远,操行简单但成效明显。四好碑以一种无声的语言,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约束、引领着人们的言行和心灵。
山东临沂莒南大地,活跃着一支名门望族——莒南大店庄氏。十一世族人庄瑶将关帝圣训:“读好书,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在道光年间刻于碑上,立于文昌阁,现存于莒南县文物管理所,也成为今天众多大店庄氏子弟铭记于心的家训。
庄瑶是庄氏最著名的代表人之一,因其政绩突出,道光皇帝对其有“办事朴实之褒”。道光皇帝接见官员时曾说:“尔等为官,做事如庄瑶,则朕信汝”。
庄瑶亲书关帝圣训,教育族人做人要做到四好:读好书,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从庄瑶开始,至清道光、咸丰年间鼎盛时,富甲鲁南,名扬全国,拥有庄田万顷,商号千家。庄氏自称“人走百里不宿别家店,马行千里不吃外姓草”。抗日战争爆发前,庄氏尚有堂号150多家,被誉为江北第一大庄园。
庄氏家族繁荣昌盛了600多年。优良的家风家训、道德教育是让庄氏家族品质得以升华的重要力量,有效地促进了家业的延续和成长。
南宋大儒朱熹的四好赞诗:
读好书:百圣在目,千古在心,妙者躬践,敫者口吟;
说好话:莠言虚妄,兰言实杯,九兰一莠,驷追不回;
行好事:圣狂路口,义到关头,择行若游,急行若邮;
做好人:孔称成人,孟戒非仁,小人穷冬,矩人盛春。
笔者对于四好圣训的解读:
读好书是要多读经典的,健康的,有益身心的书籍,学习、吸收、借鉴前人或他人的经验和智慧,启悟心灵,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读好书是我们获取知识,开启智慧,增进技能,修心养德,教化世人的主要来源。
说好话是要将一颗爱人助人的内心通过语言的方式表达出来,根据情形、语境的不同做出相应的调整,利益他人,抑恶扬善,对他人带来正面的积极的帮助。正直的,坦荡的,真诚的,勉励的,安慰的,都是相对环境中的好话。
好话与非好话的辨别,要从长远来看,阿谀奉承的,甜言蜜语的,虚伪堂皇的语言,虽然短期内让人暂时感到愉悦,却会因为动机的不纯正,随着时间的推移,负面效果也逐渐显现,所以不能算是好话。
说好话是为人处世之道,人与人沟通的桥梁,也是思想交流,情感互动,导人向善的主要途径。
行好事是要本着一颗仁者爱人,济世为怀的高尚心灵,把积德行善,乐善好施作为一种体现人生价值的标尺。助人乃快乐之本,帮助他人,也让自己的人生充实且快乐。
行好事贵在发心,贵在坚持。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养成关爱他人,助人为乐,扶危济困,众善奉行的良好习惯。
行好事,是践行关公精神“义”的主体内容,仗义行侠,务实笃行,广结善缘,广种福田,造福人群,受人爱戴,才能担当得其“义士”之名。行好事是中华传统美德“仁义之心,侠义情怀”的具体体现,是推动中华文明史不断向前,历久弥新的主要动力。
做好人是人生追求光明、正义和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实现自我、体现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我的内在驱动,是实现生命存在的意义,获得心灵自由,灵魂自由的最终目的。
古往今来,无数好人用自身的善行义举,诠释着中华文明的传统美德。每个好人身上都具有一种震撼心灵,促人向上的强大力量,代表着中华文明前进的方向。
台湾行天宫对四好圣训的解读:
读好书能启迪我们的智慧,明辨是非、利人利己;
说好话是以能利益他人为贵,多鼓励人、多赞美人;
行好事,强调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广结善缘、造福人群;
做好人则是为人正直善良,勤修道德,要有担当、不做滥好人。
雷锋精神与四好圣训:
雷锋原是当时军区政治部宣传部树立起来的做毛主席的好战士的典型。林彪元帅替代彭德怀元帅主持军委工作后,为了更好地推广以雷锋为典型的“做毛主席的好战士”的形象,林彪元帅想要制定一条易于传播、通俗易懂的标语。一次,林彪元帅的女儿林立衡来到空军当阳机场,到当阳关陵看到四好碑,上书“读好书,说好话,行好事,作好人。”林立衡就用笔记本记了下来,回到北京向父亲介绍了碑上的四句话。
林彪元帅是湖北人,对关帝非常敬仰和崇拜,对当阳关陵四好碑的内容也是记忆犹新。林彪元帅略作改动,将关帝圣训“读好书,说好话,行好事,作好人”修改为:“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作为向全军推广学习毛主席著作及“向雷锋同志学习”的警句。
时过境迁,雷锋精神已成为国人心目中助人为乐、帮助他人的代名词,成为践行关帝圣训的文化符号:行好事,做好人。
关帝圣训十二个字的主旨就是培养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道德高尚之人。雷锋精神与关帝圣训已经融为一体。
读好书,“懂得了怎样做人,为谁活着……”;
说好话,“事事大公无私,处处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行好事,“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
做好人,追求“活着,就要使别人生活得更美好”;
一身正气,“当祖国和人民处在最危急的关头,我就挺身而出,不怕牺牲。生为人民生,死为人民死。”
网友评论